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第3章 戰陽翟
  黃巾軍波才部長社一戰被皇甫嵩、朱雋和曹操合兵剿殺,節節敗退,往汝南、陳國一線後撤。原本聲勢浩大的十數萬軍隊,被打得只剩八萬余人。

  波才本是穎川鄉間一豪雄,因早年愛子病重,被途經的張角用一符藥水救活,此後便信奉了太平道,將萬貫家財都獻了教中,並尊張角為師,深受張角愛重。其後太平道聲勢漸隆,張角在穎川一帶設壇,任波才為渠帥。直至太平道起事造反,張角更將這一帶的軍務賦予他手,可說是托付了重任的。

  波才奉命起事之初,一切還算順利,攻府破縣連克多城,麾下軍隊的人數幾月之間便迅速膨脹到近十萬人。四月初,與汝南的另一渠帥彭脫合兵以後,軍隊總人數更是多達十幾萬。

  兵一過萬便遮天蔽野,更何況多達十幾萬的軍隊。一應吃喝拉撒、排兵布陣等等重任如山一般壓過來,很快便讓波才有了捉襟見肘有心無力之感。他不過一介鄉間豪雄出身,麾下軍隊膨脹如此之快,又不曾經過系統性的軍事訓練,資質也是中平而已,僅僅略微識得幾個大字,一時間哪裡能夠理順?

  打順風仗的時候還好說,所有的矛盾都被勝利所掩蓋,似乎領十萬兵馬橫掃天下也不算什麽難事。兵鋒受挫於長社城下以後,一些問題便再也掩蓋不住了。先是各個營頭爭搶物資,接著是不告出營劫掠附近鄉村,再是攻城克堅之時互相推諉保存實力……

  這一件件一樁樁的事重重疊疊地壓過來,弄得波才焦頭爛額。原先的意氣風發早就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卻是無限的焦慮和無奈。

  而皇甫嵩火燒連營更是將波才部黃巾軍推向了分崩離析的境地。大火驟然而起,大部分黃巾軍都沒什麽準備,倉促出逃,受官軍在後驅趕,所謂兵敗如山倒,人踩馬踏之下,黃巾軍一夜之間便戰損三萬余人。黃巾軍很多都是被裹挾而來的人馬,大敗之後,自然有許多人趁夜潛逃,如此一來,等幾日後波才收攏潰散士卒,才剩了八萬余人。

  就在這種危難之際,另一渠帥彭脫偏偏還與他起了紛爭。

  波才收到消息,南陽黃巾軍渠帥張曼成雖在南陽城下被南陽太守秦頡斬殺,但接替張曼成的趙弘卻轉戰宛城,現已攻克宛城據城而守,聚兵也達十幾萬之眾。穎川黃巾軍新敗,實難抵擋皇甫嵩的精兵,不如一路向南退卻,直退到宛城與趙弘合兵一處,依靠堅城以圖後舉。

  彭脫卻不願與他一同退往宛城,而是一力主張殺回汝南。彭脫部黃巾軍本就起於汝南,在當地根基深厚,民心可依,自不願背井離鄉去宛城。

  兩大首領各執一辭,誰也說服不了誰。無奈之下,隻得分道揚鑣,各領本部人馬兵分兩路而行。波才部率五萬人馬往宛城方向運動,彭脫部率三萬人馬退向汝南方向。

  早有斥候將黃巾軍的動向報於皇甫嵩、朱雋和曹操等人。皇甫嵩大笑不已,對朱雋道:“黃巾賊竟在此刻分兵,自削實力,蠢不可及也。朱公,穎川黃巾賊已是窮途末路,為免他們散入鄉野荼毒百姓,當盡快將其全殲,不可給其以喘息之機,你我不如也分兵而擊各追一路如何?”

  朱雋也大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我願率本部二萬人馬追擊彭脫部。孟德可率騎卒配合皇甫公追擊波才部。”

  曹操但有仗可打,哪一路都願意,自然沒有意見。當下,三人計議軍情商定行止,便也依照方略分兵而擊。

  與官軍的迅捷行軍相比,

黃巾軍的軍事素養明顯差了不止一截。波才部方拖拖拉拉地走到新鄭縣以南軒轅山左近,皇甫嵩的追兵便已追到身後幾十裡,形勢極為嚴峻,波才無奈之下隻得領兵先佔住了軒轅山下的古城陽翟,希望能固守城池,擊敗皇甫嵩率領的官兵之後,再尋機南下宛城。  古城陽翟,曾是夏朝國都。相傳大禹之子夏啟在剿滅有扈氏之後,便是在國都陽翟設立拜祭群神的祭台――鈞台,並在鈞台上會盟各地方國首領,確立了夏啟天下共主的地位,並廢除了禪讓製,開啟了“家國天下”的歷史新篇章。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鈞台之享”的典故。

  波才剛佔了陽翟,還沒來得及喘息,皇甫嵩和曹操便領兵來到了陽翟城下。兩人領著親衛繞著陽翟城跑了一圈,不禁相視而笑。

  落日余暉之下,低矮的陽翟古城日久失修,守城設施也極不完善,黃巾軍雖然派了許多士卒在城頭忙碌地修繕城牆,但東一簇西一叢,如無頭蒼蠅一般,毫無章法可言。如此城池,在深通兵法的皇甫嵩眼前,便如風中殘燭,摧之可破,易如反掌。

  曹操手指城牆道:“破波才部,就在此城。曹操在此先恭祝皇甫公大勝而歸!”

  皇甫嵩哈哈大笑,道:“今日已晚,諸軍當安營扎寨休息一夜,明日便可大舉攻城。如不出意外,此城五日可下。隻是還請孟德各遣騎卒分守要道,莫要教黃巾賊逃脫一人。”

  曹操笑道:“隻恨曹操麾下俱是騎卒,無法攻城,還望皇甫公下手輕一點,莫要一網打盡,也讓曹操能賺點軍功才是。”

  “你呀你……竟也打趣起老夫來了。”皇甫嵩笑著用手指虛點了一下曹操,“自古攻城,圍三缺一。孟德還怕沒有軍功可賺麽?”

  曹操大喜,道:“請皇甫公放心,曹操定當不辱使命,絕不會放走黃巾賊一人。”

  兩人再度看了陽翟附近的地形,發現城西十幾裡遠處的道路兩旁有幾座土山,恰好可以用作隱蔽埋伏之所,便議定放開城西不攻,隻攻其他三面城門。而曹操則親帶騎卒五千埋伏在城西土山之後,一旦黃巾軍主力從此處突圍,便聚而殲之。其余三千騎卒則分派各處,扼守要道,防止有漏網之魚走脫。

  皇甫嵩當即命人於離城十裡處安營扎寨,並派了大量斥候各守方位監視城中行動。而曹操則率領騎卒遠遠地在二十裡地之外尋了處水源乾淨地形平坦的開闊之處安下營盤。

  城內的波才早已看見皇甫嵩率官軍在遠處立寨,心內惶恐不安。有頭目獻策,道:“官軍初來乍到,應趁其立足不穩,匯集全軍猛攻一場,或可取勝。”

  波才一腳便將其踢飛,大罵道:“要是野戰能夠勝了官軍,我們何苦跑這麽遠來陽翟?能依靠城池守住不敗,已經要燒高香了,打起精神想想如何守城才是正經。”

  那頭目還想再勸,卻被波才一句話頂了回來:“這麽想出城攻擊官軍,不如你做個先鋒如何?我保證率全軍在後給你壓陣。”

  此話一出,那頭目腦袋一縮,不敢再言。

  波才心中苦澀難言,麾下俱是這種口氣狂妄之輩,卻無實乾之才支撐,外強中乾,可笑之極。爭權奪利時悍不畏死,攻堅克難時卻畏縮在後,眾營頭都喜歡各自打著小算盤,全無擰成一股繩共克時堅的覺悟,這樣的軍隊如何成事?

  也許,此城便是我葬身之地。只可惜壯志未酬,辜負了天公將軍的一番信重。

  蒞日,天際方露出魚肚白,皇甫嵩便聚眾擊鼓點兵遣將,兵分三路猛攻城北、城東和城南三處城門。

  丁營何授部被派在攻擊城南的戰鬥序列內。趙寬等黃巾軍降卒作為何授部的選鋒,自然頂在了攻城的前列。

  自從降了皇甫嵩,趙寬等人便被委派在何授麾下聽用。隻是趙寬曾率黃巾軍殺傷過何授部數十人,何授自然對其沒什麽好感, 但礙於皇甫嵩的軍令,不得不接納他們。這些時日以來,何授明裡暗裡也給趙寬等一乾黃巾軍降卒不少小鞋穿,隻盼趙寬等人熬不住,逃出軍營,那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將他們斬首示眾,報了昔日同僚被殺之仇。

  怎奈這趙寬年紀雖小,心性卻異乎尋常地堅忍,無論何授如何撩撥欺壓,他都默默地承受,還壓製著那批黃巾軍降卒同樣不許反抗。

  時日一長,何授自己都覺得有些無味。他本身也是個正直善良的軍官,做不來虐待士卒的惡事,而趙寬等人一直以來都是低眉順眼低調做人,即便受了排擠和欺負,也是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再加上這一路大軍追擊波才部時,趙寬等人作戰勇敢,很是立了些功勞,何授慢慢地也有些平心靜氣起來。

  說到底,戰場之上各為其主,誰死誰活全靠天命。趙寬等人雖然殺傷過自己麾下數十人,那也是真刀真槍地全憑自身的本事,武藝不精命喪敵手,這種事真的沒什麽好埋怨的。

  想是這般想,心底究竟還是無法對趙寬等一乾黃巾軍降卒親近起來,隻是那種居心不良的小動作不再刻意去做而已。至於一些光明正大的事,卻還是可以做上一做的,比如重活髒活累活總是要有人去幹,比如登城戰時作為選鋒率先登城……

  於是,當趙寬口中咬著鐵刀,縮在盾牌後,頂著陽翟城頭如雨一般的箭矢疾步向前衝的時候,心中自然也在順理成章地親切問候著何授的祖宗十八代和所有的女性家庭成員。

  他奶奶的,要在這天殺的亂世中活下去,可真是好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