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L藥丸》第169章 2稅法
以往北直隸每年夏稅、秋稅收的田稅、新軍餉加派、折絹、棉花等等之類,不管起運還是地方存留,合起來折算白銀二十萬左右。

今年重新厘清戶帖,北直隸在冊田畝由四十九萬三千頃擴增為五十三萬八千頃,所有田畝起征田稅、新軍餉加派後,北直隸征得白銀一百九十一萬兩;丁役折絹六萬余匹,草料七十萬束。

實際稅銀就地采買新糧,或者允許百姓以糧食衝抵銀稅後,一共存留、起運糧食三百三十萬石;白銀地方存留十二萬,起運戶部太倉銀圓三十萬。絕大部分的銀稅,轉了一圈又換成了寶貴的糧食。

這個過程裡呂維拿出一百五十萬銀圓做中轉,最終有九十萬銀圓回到他手裡,六十萬銀圓換成了一百二十萬石糧食。這一百二十萬石糧食又充入太倉,戶部也拿出六十萬兩太倉銀給呂維,這六十萬太倉銀在銀作局轉一圈,就能衝壓造成一百二十萬面值的銀幣。

戶帖清查重製後,北直隸由過去在冊的三百四十萬人口變成六百七十萬人口;這些多出的隱戶都是要繳納丁口折役錢的,或者折成絹布繳稅。

但北直隸處處都要舉行大工程,最缺勞力,戶部提出一系列備選的改革辦法,希望呂維選定幾個,先在北直隸試行……說白了,就是換著花樣壓榨民力,節省中樞支出。

整個大明的稅制算是完成了一改革,從單純的田稅,過渡為田稅、人口兩道支柱稅種,也簡化了稅種名目,今後隻征這兩種稅。

原來的徭役在海瑞的一條鞭法裡被折算成銀錢,或絹布征收;這個過程裡因白銀流通不夠廣泛以及不斷貶值、區域差價大的原因,導致徭役折稅後中樞、地方兩頭虧損。

官府用徭役繳納的折役錢重新雇傭熟練工,看著能保證工程質量,節省官府、納稅者之間的流轉環節、成本,實際上即給空有勞力卻沒錢的百姓增負,地方上也減少了龐大的徭役勞動力。

這種徭役、兵役折錢,官府再拿錢雇工、募兵的稅法,兩漢就有了。你不想服役就繳納相應役期的工錢,由官府出面征召代替的人,以滿足國家、地方上規劃的工程。

只是兩漢時征的折役錢能保證雇傭到合格、期限相符的雇工;而大明的折役錢是一口定死,各地區通行……本來一個月的役期雇傭需要三百文、或四錢、五錢銀子,可你一個名額隻征三四分銀子,這就很過分了。

如果直接找服役者征收三四錢銀子,這得把人活活逼死;北直隸偏僻地方尚且白銀流轉不足,更別說其他地方。

所以徭役方面必須進行根本上的改革,打補丁不行的,越打補丁,稅制越臃腫,效率低下不說,與百姓減負、國家增效的改稅目相違背。

於是戶部提出了兩稅法,商稅、關稅這類雜項先放到一邊,反正這些稅涉及范圍固定,不適應於天下。

所謂兩稅法,征收重點就圍繞著田產、服役人口進行。

按照戶部新的改革意見,今後不征丁口錢,放棄對十七歲以下男丁、十五歲以下少女,及六十歲以上老年人,以及服兵役、生員、舉人、進士、官吏的丁口錢,其余所有人都屬於徭役征發對象。

再說生員優免……在呂維動手之前,就在戶部雜項攤派內容中被免掉了;雜項攤派裡有四十萬左右的白銀,就來自生員優免一項政策廢除後重新起征的錢糧。還有官員優免,萬歷時期就被砍掉了,官員等富裕家庭還要帶頭服役配合官府進行民運,以減輕官府的運輸支出和貧民的負擔。

退休的首輔申時行也不能豁免,

寫信嘲諷提倡、執行這一改革的南直隸巡撫徐姓弟子。大概意思就是他堂堂退休內閣首輔運糧運到北京去,被人認出來豈不是很尷尬?別人問起來怎麽回答,難道說我來服役運糧?沒有生員優免,也沒有官員優待……官員優待還有一些,萬歷後期改革,正式按照官員品級給與了免稅田畝的面積;在此之前,起碼在張居正執政之前,官員名下田產也是要納稅的。

勳戚、藩王都被砍掉了,沒道理放著這一點點免稅田額度不砍,被砍的還有九邊各鎮軍官的養廉田。

只要是大明境內的田地,不管是皇莊,還是百姓、官員的田,都得繳納田稅;不能有一畝特殊之田,堅決貫徹到位,就能簡化、提高征稅效率。

徭役就更簡單了,除了兵役、官吏、生員、舉人這四類人外,余下的只要年齡合適就要服役;適齡男子服徭役,適齡女子繼續執行徭役折絹征收。

放棄大明原來十年一輪的徭役征收體系,執行全面、全年服役法。

“各縣增設正八品縣尉,主持徭役征發之事。以每年每人一月役期為準,凡本縣服役滿一月者,縣尉開具書票,以書票為準;若在本府范圍內服役,則有六品府尉開具書票,服役十五日能衝抵本縣一月役期。”

“若是跨府在本省服役,以七日役期為限,可衝抵本縣一月役期。”

最多就是跨縣服役,跨省路途遙遠,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虛耗、治安隱患;今後最多也就是隔壁縣工期緊張了就近調集服役丁壯前去施工,再要麽匯集到府治所在的縣進行集中施工,建造更大的工程。

“各縣也能編訓百余人鄉兵,鄉兵役期一年,給書票十二。凡有不願服役者,可出資收購服役書票,以應稅法。”

“如此一來,各縣所養鄉兵不增耗費,約十二丁能養一兵,今後新軍也可優先從鄉兵中選拔。”

徭役役期每年一個月,是在本縣服役的一個月,不管是休整道路、水利,還是擴建城池,各項設施,一個縣怎麽也有一萬以上的服役男丁;折算役期,相當於一千人全年不休的在服徭役,可以按計劃施工,只要地方官吏想做事,有人力,那就能做事。

如果這樣的情況下,還想著販賣役期中飽私囊,那砍掉全家腦袋都是活該。

呂維細細聽著,畢自嚴繼續說:“北直隸最新人口六百七十萬,服役男女約在四百五十萬。僅僅服役一項,今後每年有二十五萬男丁常年服役,若以雇工每月四錢,五鬥口糧計算,僅此一項就能節省雇工銀、米支出約一百九十六萬。 ”

“另有役期女子約在一百五十萬上,每女折役期為絹布一丈,僅此一項每年能征絹布三十八萬匹。再累加桑田、麻田、棉田折絹,今後每年北直隸可征絹布四十四萬匹。”

“田稅合並新軍餉加派,由每畝三分五厘半提升為四分。如此一項,明年北直隸田稅能征二百一十五萬兩千兩。”

“合計田稅、役期折銀、絹布折銀後,北直隸明年一共可征四百三十萬。”

這部分起征的絹布,是低品質絹,每匹價值三錢、四錢銀子;和禦供的各類絹、錦沒法比,這類高檔貢物,幾乎是宮廷壟斷的。

起征收來的絹,往往作為軍服材料,以彌補軍餉的方式給京營、邊軍發放;現在這部分征來的素絹重新染色後,製作成軍服後再發放,多了一道施工步驟。

絹布缺口一直很大,戶部、宮裡儲存的低品質絹都用在了軍服製造上面,不僅供應京營新軍,九邊改製的舊軍也在配發序列。僅此一項,每年兩套軍服,就需要絹布七十萬匹,以及棉花近二百萬斤。

軍服支出自然是要算在軍費裡的,這部分錢也由朝廷、內廷給掙了。

呂維沒被四百三十萬的巨額收入給嚇住,實際上真正的自由動用的開支並不高,只是大部分錢糧收入只是過一下帳目,在庫房裡轉一圈,還是會被北直隸服役男女吃到肚子裡去。

這些收益也不算高,算算漢末冀州養了多少軍隊?

再算算唐末,河北藩鎮養了多少軍隊?

百姓服徭役自帶乾糧,一點也不黑,在本縣、家門口服役,又不是跨省幾千裡去服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