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L藥丸》第170章 食鹽
徭役征發一個月的役期,普遍是在本縣境內服役。

鼓勵熟練工連續服役,每服役一個月,發放一張票據,使自行售賣票據。保證票據不濫發,是維護服役者正當利益的唯一手段,就和大明寶鈔一樣濫發問題一樣。

對這個戶部頭疼的問題,呂維給出了‘編號’,計量發票兩個解決辦法。

不準地方印製工票,一律由工部印製,每個縣多少人口、多少工票都是固定死的,從源頭上卡住增發、濫發的問題。

為防止縣尉發放的工票出現造假、複製現象,每張工票印刷時設置編號,以及正副兩票。正票存留工部,副票發放、流通,流通的每個環節都要簽字、用印,宛若戶帖。

同時縣一級要按照編號造冊,工票發給了誰,必須要登記明白,與服役名冊相對稱,就能控制住工票外流的漏洞。哪張工票出了問題,可以精確到領票人進行調查。

一應工程,必須工部、地方知縣、相應道員三方聯合驗收簽字後,縣尉才能得到與工程預算相符的工票,從他的手給服役的丁壯發放工票。

同時每個縣也能低成本養一支鄉兵,鄉兵服役換取工票,再拿工票變現。

現在民間存在大量無地可種的貧民,給人當雇工、佃戶的就以這批無地百姓為主。鄉兵優先從無地百姓中募選,即能不影響田地耕種收獲,也能保證常年服役。

鄉兵可以做很多事情,收稅時協助運輸錢糧,還能幫縣官壓製地方大族。

這一制度最大的意義是把廣大的城市人口納入徭役范圍內,新興、擴張的城市人口不依靠田地,輕飄飄的躲過了大多數的稅種。對待這個不斷擴張的人口,中樞雖然認識到了,可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不知該怎麽動手。

城市人口增長、市民階級壯大,是一個朝廷無法忽視又不知該如何著手官吏的問題。

依附田產生活的百姓是很好統計的,征稅也方便;城市人口流動性強,又普遍沒有固定產業,官府連合適的征稅辦法都沒有,自然談不上相應的管理。不征稅,談何管理?

依靠嚴酷的戶帖管理法度,重新依靠戶帖厘清了北直隸的農業、市民人口,那麽相應的稅法就得更易。

現在的北直隸,偶爾抽查時,沒有戶帖、路引證明身份的人,直接抓走當刑徒了事。官吏急著辦戶帖,百姓也著急,所以貫徹速度很快,一年時間就大致完成戶帖重製工作。

到了現在這步田地,戶部必須破釜沉舟,從大明稅制中脫身,重新制定新的,符合實際情況的稅種。

田稅是最容易征收,也是稅收的大頭,萬萬不能放棄;放棄各色名目的雜稅,隻征田稅、徭役的情況下,田稅整體上漲到四分銀,一點都不過分。

另一個就是徭役了,在戶帖的基礎上,開始大范圍的吃人口紅利,以徭役的方式,降低工程支出成本。

各處工程支出最大的不是什麽材料錢,而是工錢和口糧錢。

稅制改革沒問題,呂維覺得合理就支持;至於戶部提議大筆花銷張嫣手中的金銀,呂維是不可能支持的。

張嫣手裡大筆屯留的金銀,是設立銀行的準備金,等銀行體系成長起來後,一個年年赤字,年年借銀行錢的朝廷才是好的朝廷,聽話的朝廷。

至於兵部提議新軍、舊軍合並在一起的主意,呂維也是拒絕了。

兵部一千二百萬的軍費預算,正好能養五十萬邊防軍;正好做個區分,邊防軍走戶部的太倉銀,京營編制的新軍走皇室的內帑。今後北洋、南洋兩支新軍,目前先由內帑、太倉聯合出錢養著,

今後還得放出去自己找飯吃。以整個日本的資源,養北洋三個師、一支近海水師不成問題;南洋方面,只要南陽水師能打、敢打,光南洋貿易就能支撐南洋水師、水師陸戰隊成長起來。

五十萬邊防軍交給兵部、邊地督撫去管;腹地、京畿地區駐屯的是吃皇糧的京營新軍,這類禁衛軍握在皇室手裡,難道還怕連連欠債的朝廷叛亂不成?

戶部新稅法制定,呂維全程跟進各類細節議論,終於在九月中旬,運河冰封前,京營第一師團從分散的各處駐地集結到京城開始換裝,他們原先的駐地由訓練好的第三師團入駐。

集中換了冬季新裝後,第一師團在楊禦藩率領下乘船走運河,出海前往沈陽等待戰機。

第三師團空出的十座訓練營……徐光啟強忍著驚懼,開始起征新兵,編訓京營第六師團。算上陝西、四川、宣大、湖廣、北洋、南洋、遼東兩個師團,現在京營新軍序列已經有九個師團,每個師一年軍餉七十二萬銀圓。

按照現在的進度,明年春耕後,他可能又要熟門熟路再編訓第七師團,湊足十個師團。

每年七百二十萬的軍餉,養了三十四萬實打實,幾乎是他一手編訓出來的新軍,徐光啟隻覺得亢奮又驚悚。

如果財政突然崩潰,這批他訓練出來的高待遇、高戰力的軍隊, 絕對不肯輕易屈服,不願意再像原來那樣吃草,吃不飽白米飯,這些新軍很可能會吃人喝血。

為了財政不崩潰,戶部只能制定更高效率的稅法;中樞只能加大清理、整頓力度,保證稅務運轉正常。

他們比地方上的那些蠢貨更清楚新軍如積蓄起來的洪水,不給借口還好,彼此還能相安無事;一旦給了借口,以新軍目前的戰鬥力,足以從北方一口氣橫推到海南,將所有礙眼的東西碾碎成渣。

現在第一師團去旅順駐防,就是一次應急訓練。

建州叛軍潰敗,焚燒遼沈北逃後,整個夏季遼東方面始終以剪裁遼鎮兵丁、移民遼東為主,並未追剿。

也不清楚這個嚴酷的冬天裡,建州叛軍能不能扛住;扛不住饑荒,勢必還得出來抄掠;不管是抄掠遼東、遼沈、還是朝鮮,駐扎在旅順的第一師團都能迅速出擊馳援。

第一師團入駐旅順,也能極大鼓舞移民遼東的軍民,避免驚弓之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種破爛事情發生。

可現在經過戰敗折損、大撤退折損、血仇敵對部眾離散後的建州叛軍還有多少動員力?

不超過兩萬,全族上下人口算上奴隸,不超過七萬;七萬人口吃的不多,可突然大撤退後,遺失了太多生產資料,所以建州叛軍入冬陷入饑荒已是必然。最為關鍵的是,他們開始缺鹽。

食鹽在明軍手裡……蒙古林丹汗手裡也有食鹽,建州叛軍會去哪裡抄掠食鹽?

第一師團放到旅順,建州叛軍進攻遼沈、朝鮮、遼南,都可以得到第一師團的支援;那建州叛軍還能去搶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