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L藥丸》第171章 合並
朔風凜冽,宣大總督駐地陽和口。

北直隸的新一批觀政官在這裡協助管理邊市,舉人入仕的傅雲龍就在其中,授從八品觀政官,接受宣大總督洪承疇直管。

此時邊貿正處於一年中的收尾期,也普遍是官貿,宮裡握著龐大財富,民間資本無力競爭,大量的塞外牲畜被少府、內府兩支隸屬皇室的經營機構采買;邊地販運牛馬為生的豪強也普遍遭到收編。

沒有少府或內府的批文,他們無法正常出入關卡,自然無法參與邊貿,將邊地廉價的牛羊驅趕到南方販賣。

少府、內府壟斷邊貿牲畜交易後,轉手就補充到各地皇莊內增加勞動效率;唯一能與少府、內府競爭的是太仆寺。

太仆寺采買的主要是各類良種,重質量,不再依靠數量。

隨著各地衛所清屯、清軍工作進行,太仆寺的業務也開始恢復,只是各地牧場先後被劃走歸各省直轄,太仆寺只剩下一個監督的職責。太仆寺反而失去了龐大的收入,只剩下鼓勵、監督地方畜牧發展,以及繁育良種的技術活。

北直隸試行兩稅法的同時,也進行著各方面的改革,宣大也在波及范圍內。

在簡化了軍製、編制後,又開始簡化稅法;現在緊跟著又開始簡化行政編制,北直隸將取消直隸州、散州這類夾在省府之間、府縣之間,不知是第三、還是第四級的編制。

這意味著一百九十三個直隸州、散州會被取消編制,也意味著七品縣官和四品知府之間存在巨大的升遷差距。

知州編制被取消,也是最直接節省冗員的措施;原本直隸州、散州的知州是從五品,夾在七品知縣、四品知府之中,能平滑升遷路線。

現在州一級編制徹底取消,散州並入府,直隸州或擴充為府,使得縣官在地方上已無法轉升到知府,最佳的辦法就是回北京、南京過度。兩京新的六部、五寺體系中,有大量五品、六品職位。

這能增加京官、地方官之間的流通,使得中樞時時刻刻都有熟知地方實際民情的官員。

這也是大明官製二百多年不斷發展的趨勢,基本上成化以後,禦史、六科官隻從地方知縣中選拔;再也沒了新科進士充任禦史、六科官的例子。

州一級編制取消,也意味著從九品到七品官之間缺少足夠數量的過渡職位;所以過去府、縣科房長吏、副手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動。

原本只是縣科房長吏提升為從九品,納入吏部督管范圍內;州科房長吏從八品,府科房長吏從七品。

現在縣科房長吏為正九品,副手為從九品,以正八品縣尉代替無品級的典史,縣丞、教諭也確定為正八品。典史乾的事情和縣尉一樣,只是名字不一樣,權限少於縣尉。

縣尉的設立,許多從九品巡檢司也就可以撤銷了;巡檢司本就是百戶所降格來的,衛所體系衰敗後,反倒輪到巡檢司耀武揚威起來。

府一級的科房長吏為正七品,副手為從七品;這就使得縣一級的科房長吏得到晉升後,只能委任他們擔任八品官的縣丞、縣尉,進一步打消過去官、吏之間的隔閡。

州一級科房存在,那麽一個縣科房長吏得到晉升,很可能會充入州科房、再充入府科房,始終缺乏主政一方的機會。這明顯是具有歧視和打壓的,取消州一級編制,縣科房長吏升遷後,就能調任其他縣擔任縣尉、縣丞,為他們升遷知縣鋪平道路。

北直隸試行兩稅法改革,也將宣府、大同府納入北直隸轄區;這兩個地方歷來和直轄也沒區別。

宣大兩府並入北直隸,

今後民政就歸北直隸巡撫督管;洪承疇這個宣大總督職能更加單純,隻負責宣大兩府的邊防軍。五十萬編制的邊防軍,宣府、大同本就是重鎮,又收納了薊鎮讓出的一些編制,足足有十五萬編制。

入冬以來,洪承疇就大力操訓其中十二個主力團,主力團下轄四個營,人員裝備的編制和京營新軍一模一樣,就連軍餉待遇也一樣,都是一個營一月一千五百兩的軍事預算。

區別就是京營新軍有些列裝新式裝備,邊防軍普遍靠後,但宣大軍就在邊上,列裝次序只在京營新軍之後。

如今器械充足兵員士氣飽滿,這讓只打了一場龍門驅逐戰的洪承疇心中癢癢按捺不住,準備全線出擊橫掃長城三百裡范圍內的蒙古各部。

這些蒙古部落因靠近邊塞,首鼠兩端依靠邊貿反而生存的不錯。

一邊兒冒充林丹汗來邊貿,壟斷邊貿利潤,兩頭賺錢;另一邊兒搖擺不定,瓦剌、林丹汗征討他們時,他們又會依附明軍,使得瓦剌、林丹汗這類大部落無法順利兼並他們……如果遇到天災,抄掠邊民的也往往是這些雜部。

這就和明廷扶植蒙古對抗西北的瓦剌一樣,長城防線近處的草場,就由這麽一批蒙古雜部佔據,充當隔離帶。

不同於陝西孫傳庭那邊還有一系列複雜的民政要處理,宣大這邊本就地方少,沒有多少民政需要處理;就算有民政問題,處理好軍政問題後,民政問題往往也就跟著解決了。

尤其是現在宣大二府民政歸北直隸巡撫接掌後,洪承疇能做的只剩下練兵了。

以宣大兩鎮積欠軍餉之嚴重,以這裡兵馬之鼎盛,以這裡又最靠近北京,洪承疇揮舞大筆錢糧,早就收攏了饑兵、窮兵的心,各衛清軍、清屯時,積極配合的保留衛所編制,稍有阻撓的取消編制, 並衛為縣。

編制內的世襲武官……普遍奪職下獄編入刑徒,北直隸缺刑徒,洪承疇重修長城、道路,也需要大量的廉價刑徒。

於是乎,天成衛、鎮虜衛沒了,被合編為天鎮縣;陽和衛、高山衛沒了,被合編為陽高縣;雲川衛、大同左衛被合編為左雲縣;玉林衛、大同右衛被合編為右玉縣;平虜衛和周圍的幾個千戶所合編為平虜縣。

總之,呂維大筆一勾,曹變蛟這類大同籍貫的將軍不再是廣義上的山西人,成了北直隸戶口。

大同、宣府的軍民自然是樂意的,哪怕許多衛所武官家族沒了世襲武職,其實也是樂意、支持的。

並入北直隸,意味著科考名額的擴增;許多的衛所武官家族早已開始向科舉家族發展、過度,軍籍人口顯然不如民籍人口多,可天下進士名額中軍籍進士能有一半。

宣大兩府,出進士的比例,在天下各府中也屬於前列。

舉個例子,黨爭熾烈時,有楚黨、浙黨、齊黨、秦黨、晉黨、東林黨外,還有不能說實際很強大的江黨,小眾的昆黨、宣黨。宣黨的根據地就是宣府,晉黨中也有一部分人來自大同府。

這兩個府,衛所軍官家族分化、發展來的科舉家族,論影響力、財富,已經壓過衛所襲職的那一系。所以並入北直隸,裁撤衛所編制,對這些科舉為主的家族來說不算吃虧,還佔了便宜。

他們佔便宜,吃虧的是北直隸原先下轄的府縣。

沒別的原因,科舉名額受繳納的稅賦影響……宣大每年軍費預算比北直隸一年收入還高,真計較的話,這兩個府幾乎不可能有名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