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守夜人》第67章 望遠鏡
  璿璣閣掌櫃李洲立即就有點傻眼,火熱的心仿佛被一盆擱著冰塊的涼水披頭蓋臉地澆下來。實話說,只要自己佔理,凡是涉及到買賣上的事兒,跟開封府尹他都敢掰掰腕子。大宋國,是有王法的!但這事兒,確實他底氣不硬,何況崔白還是守夜人——在汴梁人眼裡,這個神秘機構是唯一不按朝庭法度行事的官府衙門,至少在市井流傳的很多故事中是這樣。

  “該多少錢我付多少錢,”崔白從懷裡往外掏皮夾子,“另外,我還需要你製作更多,有多少我買多少。”

  “大的那片二十貫,小的五貫,算上銅料工錢,一共算您三十貫可以嗎?”李洲撈著了救命稻草,倒也沒有坐地起價,大宋國的商人,在信譽上一向還是有保證的。

  崔白立即從皮夾子裡摸出三張十貫的交子付帳,“每造一具,經我檢驗合格,就按這個價。如果十天內你能再交付十具,我另外付一百貫加急費。”

  李洲喜出望外,雖然比他預期的單價要低得多,但也算是劫後余生,還有錢賺。

  “單磨大的那片就要一個月,雖然換成兩班倒,再多加工錢,十天磨成也不是不行,但那成本……”一緩過神來,李洲就恢復了商人本色,倒也不怕跟守夜人講價。

  崔白想了想,李洲說的也是事實,又摸出兩張百貫的“大鈔”,“再加一百貫,兩百貫加急費我先付,但要保證十天再造十具。”

  “成交!”李洲伸出手來要接交子,崔白兩指拈緊不放:“每個工匠只能接觸自己的那道工序,最後組裝你親自動手,如有泄密……”

  “曉得曉得!您放心吧小崔官人!”李洲小雞啄米般猛點頭,崔白才松開手指。

  “哦,兩片透鏡的焦距你都有記錄吧?”崔白想起來最重要的問題。

  “焦距?”李掌櫃的一臉不解。

  崔白拍拍自己的腦袋,“就是透鏡折射光線的參數的一種表示方式,不對……就是透鏡的精確形狀!”

  李洲象變魔術一樣不知道從哪裡摸出來兩塊蠟質的圓餅,臉上帶著尷尬的笑容:“小人琢磨著,這個望……望遠鏡的重點,應該就是鏡片的形狀,所以用蠟翻了模。”

  崔白對李掌櫃刮目相看,這也好,不用再把鏡片拆下來了。

  “我再告訴你個辦法,你把這蠟模從正中間切開——刀要快,不要讓它變形,然後用銅片比著它的截面做一個模線卡板,可以多做幾個,就能同時加工了。磨鏡片時時不時用這個模線卡板去測量誤差,就能保證精確。”崔白又掏出石墨,在一張紙上邊說邊畫示意圖給李洲看。

  “這個辦法好!”李掌櫃的眼睛一亮,“又簡單又精準!”

  “走了!”崔白收起石墨,一拍好古兄的肩膀,他舉著望遠鏡就沒放下來過。

  “這個先給我?”張好古拿著望遠鏡不松手。

  “明天可以借你,也許用得著。”崔白把檀木匣子遞給他,“不過這個還得還我,等新的造出來,我送你一具。”

  “謝謝賢弟!”好古兄很開心。

  望遠鏡對於軍人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力量倍增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一句稍有點文化的少年都能掛在嘴邊的軍事學名言,當然,更多的時候不是用在軍事上。一句話流傳千古眾所周知,往往就意味著,它表述的是一個最基本的公理。

  實際上,在崔白來的那個時空,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那場革命性的高技術戰爭,

還又一次以確鑿無疑的事實,證實了這句名言的價值——“製信息權”,是獲得戰爭勝利的基石。  而在如今這個時空,以戰術戰役層面而論,目視偵察,是獲得敵方信息的最重要途徑,有時候甚至是唯一的途徑。比如說,識別對方軍陣的陣形,各個位置配置的兵種,以及每個部分的兵力數量,就是己方臨戰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的關鍵信息。

  貫穿整個作戰過程的斥候戰,就是努力獲取敵方信息,並阻礙對手獲取我方信息的方式。前出的斥候,盡最大努力接近敵方主力,偵察其布署方式與兵力構成,同時驅逐與絞殺敵方斥候,阻止其接近我方本陣實施目視偵察。但由於斥候的總兵力和機動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前出的距離也必然是有限的。

  一個視力極好的斥候,在天氣條件良好時,可以數清楚二到三裡距離外,軍陣前排的總人數,並能夠識別幾乎所有的大小旗號。而對方斥候的攔截線,往往就從本陣四五裡外開始。有了好古兄手上這具八倍望遠鏡,只要沒有遮蔽物,光線與能見度也允許,一個斥候可以在十幾裡外就達到同樣的偵察效果。這意味著他可以在沒有敵方斥候的干擾下,舒舒服服地將敵陣仔細看個清楚,而且在帶回情報的途中不會受到追趕與攔截。

  換言之,有望遠鏡的軍隊,獲取情報的半徑,能夠近似擴大到望遠鏡的放大倍數。

  崔白記憶中,還保留著小時候看到的一個笑話故事。說的是歐洲某國,總是解決不了生產軍用望遠鏡所用的光學玻璃時,總是因氣泡而造成的廢品率居高不下。於是派出了最優秀的間諜,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才傳回了一紙絕密工藝,上面只有一個單詞——“攪拌”。

  要抽時間解決光學玻璃的生產問題,崔白默默地想。只是用天然水晶製造透鏡,產能上不去,也解決不了色差問題。如果僅僅是少量裝備軍隊的指揮官,還勉強可以接受。但要大規模生產,讓斥候人手一具,在經濟上與產能上都不太可能實現。何況崔白還想使它發揮更緊迫更重要的作用,需要更大的鏡頭,更大的放大倍率,已經不太可能通過挑選無色透明不含雜質的天然水晶來實現。

  這時空的玻璃工藝並不落後,製瓷業的大發展,使高溫窯爐的技術非常成熟,能夠以很低的成本大量生產玻璃器皿。但以這世崔白的所見所聞,玻璃器實際上並不特別常見。這也是因為瓷器產業的成熟,以及文化原因造成的。

  大宋人對透明度高的玻璃並無偏愛,更喜歡如和田玉一樣瑩潤而含蓄的美。越窯青瓷,定窯白瓷,官窯如天空一般的藍,哥窯如冰面一般的開片,都更能討人喜歡。只有製造一些特別的器物時,才輪得到玻璃露面,比如第七司用來保存“五號毒劑”的小玻璃瓶。而無色的玻璃崔白就沒有見過——要作到完全無色,原料的純淨度需要特殊的工藝來保證,而生產出來也不見得比綠色黃色紫色的更讓人滿意,何必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