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203章 李過VS吳3桂
  聽到抓住的竟然是假尼堪,李定國大怒,當場將假尼堪斬首,同時催動大軍加快攻擊速度,無論如何,必須抓住尼堪。雖然已經擊斃了孔有德這個滿清的藩王,但畢竟是漢奸,在李定國心目中並不算什麽,擊斃滿清的王爺才是值得稱道的事情,才能與自己一直敬佩卻有互爭長短之心的李岩相比較。

  尼堪自從戰場失利,就知道大事不妙了。前有李定國,後有李過,自己卻只有殘兵,如何對敵?再也顧不上軍隊,甚至包括自己的嫡系滿洲兵,帶著自己的十幾名白甲兵逃跑了。

  白甲兵是漢人常用的說法,滿洲人的稱呼為白擺牙喇。滿洲人從每牛錄抽一百甲,其中10人為白擺牙喇,40人為紅擺牙喇,白甲兵即是屬於兵中的精銳,世人稱呼的擺牙喇一般指的就是白擺牙喇。這些選出的巴牙喇,是從這些精銳的滿洲兵中,百裡挑一,精選而產生。滿洲最多的時候,不過擁有五千到七千白甲兵。

  巴牙喇配備有最好的裝備,據史書記載,巴牙喇多穿三層甲,內有鎖子甲,中有綿甲,外有鐵甲,防禦力驚人。巴牙喇可以熟練使用各種兵器,甚至改包括使用火槍,大大出乎後人的意料吧!巴牙喇的正規漢名叫護軍,他們平時的一項工作是擔負皇帝和各大貝勒的貼身警衛。尼堪作為貝勒,自然也有,雖然不多,只有十幾人。但這十幾人,打敗成百上千人,也許困難,但護衛尼堪逃跑,似乎也不難,畢竟戰鬥力強悍,目標又小。

  於是,尼堪逃脫了,可恥的從戰場順利的逃脫了,逃到了他自認為安全的長沙城外。拋下了所謂的兄弟滿洲兵,以及大大小小的漢奸。

  然而,尼堪不知道的是,他屯駐在長沙的軍隊情況也不妙了。

  李過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清軍主力南下的事情,不過,他是一個打老仗的將軍,首先想到的就是清兵設下圈套,讓自己主動出擊呢。因此,李過並沒有馬上出兵,而是在等待進一步的消息。

  不久,從湘潭的高一功那裡得到消息,大西軍將領李定國已經來到了湖廣戰場,並奪回了被清軍強佔的湘潭,不僅如此,韃子的狗腿子孔有德也被李定國擊斃。

  李過雖然有些嫉妒,畢竟,在戰場上,能夠擊斃韃子的王爺,即使是藩王,也是了不起的功勳,即使自己也沒有獲得過。然而,一向忠心的李過卻更為大明高興,“如此,我大明中興有望了。闖王,我們雖然投降了大明,違背了您的初衷,但至少,我們可以保住華夏苗裔,也算是,算是為闖王您老人家贖罪了。崇禎雖然不是好皇帝,但至死也沒有向韃子讓步,至少是一名真正的漢人。”

  若是李過知道崇禎在最後關頭曾經幻想與滿清議和,從而傾盡全力與李闖一戰,又會怎麽想。只是這個設想沒有成為現實罷了。

  既然尼堪的主力確實在與李定國作戰,那李過對於長沙城外的不過兩萬清兵又怎麽會看在眼裡呢?要知道,這些軍隊大多是漢人的綠營,最精銳的就是吳三桂的關寧兵,而關寧兵在此前也遭受重創,戰鬥力銳減三成。

  想到做到是李過一向的作風,將自己的想法對眾人一說。雖然郝搖旗等少數人對於清軍戰鬥力自然有些顧忌。但大多數人,聽聞大西軍的李定國已經乾掉了孔有德,卻是群情激昂。要知道,在座的大多是大順軍余部,曾經的大順軍與大西軍一向是競爭關系,甚至,在曾經的威勢上,大順軍可比大西軍強多了。要知道,曾經的大順,差點就建立了全國政權,而大西軍,只是偏居四川一隅。

  因此,長沙城內的明軍幾乎傾巢出動,發動了對城外清軍自開戰以來的唯一一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反攻。

  而此時,城外清軍的主將吳三桂,正在大營悠閑的喝著小酒,同時,在給自己的家人,尤其是愛妾陳圓圓寫信。在信中,一個臭名昭著的漢奸,一個自私自利、心腸堅硬的粗漢卻成了風花雪月的文人雅士,不吝華麗的辭藻表現對愛妾的情誼。

  吳三桂眼中正閃現出難得的柔情,沉溺在往昔的甜蜜中,一陣匆忙的腳步聲卻打斷了吳三桂的遐思,“大帥,不好了,城內的一隻虎打過來了。”

  吳三桂軍中的來人一般喜歡稱呼吳三桂為“大帥”,而不是韃子封給吳三桂的平西王“王爺”。也許,這群內心驕傲的遼東人,依然不願意相信他們竟然隨著自己的大帥投降了他們一直對抗的韃子吧。

  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吳三桂一驚,“一隻虎就是一隻虎,我還以為他已經是沒了牙齒的老虎呢,誰知道,雄風猶在啊。”

  吳三桂顯然對自己的關寧兵依然有充足的信心,對於李過的主動進攻並沒有太在意,反而認為是自己的機會。畢竟,曾經他們,是官與賊的身份,也曾經交過手,吳三桂自認為自己的軍隊還要強過李自成的老八隊,對於李過這樣的小角色自然有些看不上眼。他決定拿出自己的撒手鐧,那就是關寧鐵騎,曾經威震天下的精銳騎兵,一錘定音。

  然而,他低估了一隻虎,李過卻沒有小瞧他。李過一直珍藏著一支精銳火槍兵,數量足有兩千人,他們全部裝備的瓊州出產的第三代火槍,雖然依舊是滑膛槍,但已經換裝了紙殼子彈,省卻了火藥與子彈分布裝填的繁瑣,一步到位,裝填效率提高了何止一倍。為了節省這珍貴的紙殼子彈,即使在城內激戰最猛烈的時候,也沒有動用,這時候,卻全帶了出來。就是為了對付那驕橫的關寧騎兵。

  見到對面清軍果然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那碩大的“吳”字大旗,擺明了他們的身份,急速飛馳的戰馬讓他們意氣風發,“我關寧鐵騎的威風,就要在對面的叛賊身上找回。”

  只是,曾經的官兵成了漢奸,曾經的叛賊卻成了官兵,世事就是如此的充滿黑色幽默。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