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李岩之再續大明》第143章 蒸汽鐵甲船顯威(2)
  李岩並不想發展此時西方主流的後膛炮,甚至於後世後膛炮的典型代表阿姆斯特朗炮,李岩也沒看上。並不是因為它不先進,原因恰恰就是太先進。即使是十九世紀的英國,也認為阿姆斯特朗炮的新特性——多重膛線,鉛塗彈和後裝填設計相當的複雜和低效。盡管很有威力,但是由於阿姆斯特朗炮的新特性導致其價格高昂,不適於批量製造。更因為維護成本巨大,限制了使用。因此,李岩並不打算製造複雜的膛線炮。

  李岩的打算是,製造出後膛裝滑膛炮。相比較前膛炮,後膛炮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可以從後部很方便的裝填火藥,而不像前膛炮那般需要將炮口退回並降低,才能裝填。基本上,經過測算,後膛炮的裝填效率是前膛炮的至少兩倍以上。不過,後膛炮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密封問題。現在最可能實現且最使用的方案就是楔式炮閂,依托楔形閂體閉鎖炮膛。其前部的鏡面與藥筒底面貼緊,避免炸藥氣體外泄。閂體上下滑動的稱立楔式炮閂,左右滑動的稱橫楔式炮閂。立楔式炮閂初期多利用於中小口徑火炮。坦克炮多用橫楔式炮閂。

  相對於西方國家,李岩有一個最大的優勢,除了後世帶來的“先進知識”以外,那就是率先在瓊州開啟了工業化時代,有著車床、鏜床這樣的機械加工設備。因此,炮管與炮彈都可以通過加工獲得更好的加工精度。而且由於鍛打的炮管的緣故,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壓,李岩終於放棄了青銅炮管,開始用鍛造炮管,炮管壁厚更薄,還能夠有更大的長徑比25,使得炮管長度達到3.7米,比西方的炮管2.9米還要長上不少,自然射程更遠,雖然沒有膛線,由於炮彈加工的更大,更圓滑,密封性更好,射程超過2500米,有效射程也超過1500米。而同期的西方二十四磅炮,最大射程約1600m,有效射程400~1200m。

  此時,艦炮射速最快的是英國炮術,得益於長期的訓練,基本上能夠每分鍾發射一顆炮彈,是同時期法國炮手的兩倍。然而,在李岩裝備了後膛炮後,稍微訓練一番的大明炮手,一分鍾兩發並不困難。

  終於,五個月的艱辛工作,終於在1648年十一月,將世界上第一艘蒸汽鐵甲艦——鎮遠號製造了出來。

  鎮遠號滿載排水量為640噸,艦長48米,寬8.6米,主機功率800馬力。鎮遠號的下水測試很圓滿。在添加了優質的無煙煤以後,最大航速竟然超過了16節,以12節的巡航速度,續航力800公裡。火炮還是相當重的,即使是經過輕量化的設計,24磅炮的主體也超過1450公斤,三聯裝火炮就是4350斤,在加上超過3倍重量的用語防護的炮台,一個炮台的總量就接近18噸,還要考慮乘員與載重,最後主甲板前方布置了兩座三聯裝炮台,後甲板則裝備了一個兩聯裝炮台,使得一艘小小的鎮遠號就裝備了8門火炮。所有的炮台都可左右旋轉,上下仰角-8度到50度。

  在測試中,還測試了鎮遠艦的攻擊能力,對準的是固定目標,結果也就差強人意,畢竟沒有先進的火控系統。。

  要想知道鎮遠號的真實戰力,還要實戰檢驗。然而,艦船再先進,還需要一個合格甚至優越的海軍統帥。直到此時,李岩才似乎想到了依然被關押在瓊山大牢內的俘虜,施琅。

  這其實也是李岩有意為之。施琅確實有勇有謀,也能與士兵同甘共苦,

但也是一個典型的心高氣傲的狂悖之人,他隻尊敬自己認為值得尊重的人,對於一般人,他是看不上眼的。否則,也不會在鄭軍與清軍那裡都處處碰壁,若不是康熙急著利用他統一台灣,明珠蒙塵很有可能就是他的最終歸宿。  李岩既然知道他的個性,又怎麽不多晾晾他呢。於是,自從47年5月被俘,一直到48年底,施琅整整被關押了一年半。期間曾經惶恐過,失落過,最後自怨自艾就是施琅的一貫狀態了。李岩雖然沒有虐待施琅等俘虜,但也沒有讓他們閑著。反正無論是礦山還是鋼鐵廠都需要大量的人手。這群孔武有力、走被判定失去自由權利的清軍,自然就是最佳的勞力。於是,施琅等人就被轉到了昌江, 要麽去礦山,要麽去鋼鐵廠。為了折服施琅,李岩特意將施琅安排在了比較輕松一些,但卻更能看出李岩實力的鍛造廠。

  施琅在原本的無所事事後,終於來到了鋼鐵廠,雖然有些失落,但畢竟沒有性命之憂,也就放下了惴惴之心,開始所謂的勞動改造。根據改造條例,他們若是表現夠好,就能獲得更多的食物,甚至還能減少改造的刑期。按照李岩給他們的判定,施琅等軍官都被判刑三年,普通士兵是兩年。雖然減少刑期似乎遙不可及,但夥食的改善卻是立竿見影的,因此,施琅乾活還是比較賣力的。而且,作為一個聰明人,他更懂得用腦子來乾活。

  就比如,他是操作水力鍛床的操作人員。親眼見到每天有百件的鐵錠被鍛打成為輕便卻結實的胸甲,更有三百余件的細長鐵錠被鍛打成為槍管,讓施琅充分認識到了李岩所控制的瓊州的實力。就憑眼前的鍛造廠,即使李岩什麽都不做,單憑這個鍛造廠,一年就足以裝備軍隊三萬件盔甲,十萬隻的火槍。這是什麽概念?一年時間,李岩就可以將自己的十萬大軍武裝到牙齒,且是大部分裝備火槍的強力主戰部隊。

  施琅可是吃夠了李岩軍隊火槍的苦頭。相比明軍粗製濫造的火槍,瓊州出品的火槍不僅威力巨大,不容易炸膛,還輕便了不少。更由於標準化生產,將刺刀也成了可更換的標準件,可以直接裝上火槍。如此,軍隊再也不需要士兵在火槍以外,另外再配一把大刀或長劍,不僅減少了負重,更是讓士兵在戰時減少了更換武備的時間,對戰鬥幫助很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