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土近海,近歲又屢征東夷,拿下大片海邊土地,東梁國人習慣食魚,魚膾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看到西原國人對生食的拒絕,他們很不理解。不解就會發出疑問,得到的答案委實令人臉綠。
“果真?”
“果真。”
郅玄屢次下旨,在國內三令五申,要求國人吃熟食,不能飲生水。軍中上下牢記在心,任何時候都不敢疏忽大意。
此外,巫醫和桑醫配製的藥十分有效,服藥後的場景過於震撼,每每想要偷懶應付,畫面就會浮現在眼前。三番五次,再懶的人也不敢投機取巧,實在是不想記憶重現。
遇到東梁國人提問,西原國人很是大方,甲士卒伍沒有半分保留,前因後果巨細靡遺,畫面描繪得栩栩如生。
其後果就是大家一同臉綠。搭配東梁國軍隊的服色,倒也十分相稱,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
東梁國人大受震撼,認為不能獨享刺激,遇到別國刺探,綠著一張面孔重複答案,使得消息迅速向外擴散。
能讓百戰之士臉綠的畫面,刺激和震撼可想而知。
東梁國人體會到扭曲的快感,以至於旁人不想聽,他們還會主動送上門,抓住對方說個不停,不讓目標崩潰誓不罷休。
在東梁國人的努力下,生食生水的危害風傳各國大營,上自國君氏族,下至甲士卒伍,乃至於役夫和奴隸都是聞生肉而色變,見生醬而臉綠。
有國君具備探索精神,主動從西原侯手中換來藥丸。驗證的過程無需贅述,其結果,營內摒棄全部生食。敢食生肉飲生水,通通打板子,絕不留情!
求證的人越來越多,摒棄生食的風潮隨之掀起。
想到事情的源頭,國君們紛紛感謝西原侯,盛讚西原侯仁厚。
提到中都城,諸侯們開始陰謀論,在禮儀中倡導生食,還專門定下食譜,用意何為?
大鍋從天而降,中都城負屈含冤,卻又百口莫辯。
諸侯們一致認定有陰謀,這鍋中都城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怎一個委屈了得!
這種情況下,郅玄發出邀請,國君們無一推辭,都欣然赴會。
大小諸侯齊聚營內,不等郅玄開口,先一步開口表態,此番恩義他們牢記在心,如有差遣必不推辭。
眾人感謝郅玄,對王族制定的餐食禮製極大不滿。脾氣暴躁一些,難免會言辭激烈。
面對眼前場景,郅玄搓了搓下巴,心頭一動,這就是無心插柳,意外之喜?
趙顥和北安侯對視一眼,雖說過程出人預料,結果卻和設想中一致,甚至是更好。
東梁侯不發一言,不是不讚同郅玄,而是被趙顥的目光壓得一動不敢動。
今時今日,他切身體會到趙顥為何被稱為殺神。這刀子一樣的目光,還專往臉上刮,他實在有些扛不住。
天下諸侯國齊聚,必有史官跟隨記錄。
言氏族人難得如此整齊,落座之後頷首致意,其後鋪開竹簡,提起刀筆,認真記錄這場盛會。
眾人的筆鋒不同,內容大同小異。
總結一下中心思想:是日,天下諸侯齊聚,盛讚西原侯,棄王族,廢禮儀。
第三百三十二章
諸侯齊聚,商談持續半日,依禮不能無宴。但在人王葬禮期間,對設宴嚴格限制,章程延續數百年,不能輕易違背。
眾人心中有稈秤,對生食禮儀頗有微詞,為身體考慮決意廢棄。余下喪葬禮儀仍要遵守,無意全盤推翻。
鑒於此,郅玄沒有大排筵宴,下令按照諸侯規格準備膳食,款待各國國君。此舉既不違背喪期禮儀,也不會被人借機攻訐,指責他慢待各國國君。
廚接到命令,提前半日就開始準備。
待到開膳時,各式菜肴盛裝在碗碟中,鼎中肉湯翻騰熱氣,搭配幾點蔥綠,色香味俱全。侍人合力托起木盤,香味彌漫在空氣中,引得人饞涎欲滴,食指大動。
為湊齊招待眾人的鼎,郅玄先後派人前往趙顥和北安侯營中。東梁侯得知消息,早早命人準備。等了半日未見動靜,乾脆主動上門,真心實意請求幫忙。
得知此事,趙顥愈發看梁霸不順眼,目光中帶著冷意,如飆飛的刀子,讓他坐立難安卻又無從躲避。
八珍玉食,三牲五鼎,各式各樣的珍饈美味擺在面前,眾人感動於西原侯的款待,氣氛更顯熱烈。
國君們熱情高漲,對郅玄讚不絕口。席上沒有酒水,眾人便以飲代酒,敬西原侯。
郅玄來者不拒,一盞接一盞飲下,借機和全體諸侯混個臉熟。
在推杯換盞時,他終於能將腦中的資料和每個人的面孔對上號,進一步了解各國真實情況。
虛虛實實,假假真真。
諸侯情知郅玄提問的目的,言辭間不是毫無保留。但從透出的三言兩語,郅玄已能把清脈絡,對各國國力有一個大致判斷。
四大諸侯國之下有近百封國。
依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劃分,能稱中等的國家不超過二十,余下都是資源匱乏人口有限的小國。
規模最小的幾個國家,土地面積還不及大國氏族封地。國內人口不及十萬,三軍自然湊不齊,一場國戰就會耗盡國庫,將物力人力消耗殆盡。
這樣的諸侯國生存極其艱難,不想被周邊國家分割蠶食,國君和氏族只能舍棄顏面,想方設法抱大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