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人類宇宙開拓史》第60章 再讀《大梁輿方記》續
  雖然按目前可信的記載,一般認為的《列子》作者列禦寇去世時,尚有44年,大梁那場當時轟動天下的聚會才舉行。但我們知道學界一直存在爭論,目前流傳於世這個版本的《列子》作者,是否是出生於公元前450年,去世於公元前375年的,代表著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這兩位道家第二至第三階段之間重要過渡銜接人物的列子,或是,這部流傳於世的《列子》文本,是否全部出自列子之手?

  自宋朝以來到20世紀,南宋的學者朱熹、高似孫、黃震和葉大慶,清朝的學者錢大昕、姚鼐、何治運、俞正燮、吳德旋、汪繼培、鈕樹玉,清末民國和現代的學者章炳麟、陳三立、梁啟超、季羨林、錢鍾書,這些功力深厚且名滿天下的宗師級學者,都認為現存的,包括《四庫全書》版的《列子》都應該是晉朝人。這應該是糅雜了後期道家思想和一部分佛學思想,以及可能的殘缺原本《列子》,寫成的一部托古偽作。公開發表於2031年,出土於2029年的《竹書紀年》下冊,裡面引用的很多諸子百家著作,與我們現今看到的版本或多或少有一些區別。而其中一段對《列子·黃帝》篇的引用,和目前《四庫全書》版卻存在一個巨大的區別。

  在《四庫全書》版的《列子·黃帝》篇中,提到“華胥國”的位置時,原文使用了“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裡,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的描寫。而在《竹書紀年》下的引用中,這一句變成了“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距齊國萬八千七百裡,蓋非尋常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

  兩句話最大的區別,自然是對於“華胥國”與齊國距離的描述,一個是“幾千萬裡”這樣的虛指,而另一個則有明確的“一萬八千七百裡”這樣的描述。如果我們把18700裡,按古中國商周至秦漢的歷史研究成果1:0.4換算為公製千米,結果為7500千米。以齊國首都臨淄為起點,上下左右各往外延伸這個距離的話,我們會分別得到地球上的古約旦死海、古加拿大育空地區、“四邊不靠”全是海水的太平洋中心地帶,和古澳大利亞的西部地帶。

  如果我們刨除黃帝他老人家在神遊或是夢遊過程中無知覺表現的“斫撻無傷痛,指擿無痟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等表現,單看對於“華胥國”的“入水不溺,入火不熱”,再結合上面得到的那四個距離臨淄7500千米的地方,那麽“華胥國”的位置感覺就呼之欲出了。

  是的,“華胥國”極有可能是地球上的中東地區。入水不溺也許描述的是死海,而入火不熱,也許指的是用中東地區盛產的石油原油燃燒時,並不很高的燃燒溫度。那問題又來了,如果說是一般認為的古代中國晉朝人張湛托古寫了或是匯編了《列子》,而晉朝已經是“鑿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達摩都已東渡傳法以後的時代,那時的人知曉中東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裡認為華胥國的位置在死海附近,除了與臨淄的距離是一個證據外,根據人類身體的平均密度,鹽度足以讓人體自由漂浮於表面的自然水體,在地球上也屈指可數。從《竹書紀年》下部被發現的二十一世紀看,這些可能的水體無非是全球第五大的鹹水湖死海、第四大的吉布提阿薩勒湖、第三大的土庫曼斯坦卡拉博加茲戈爾灣、第二大的南極洲唐胡安池,以及第一的埃塞俄比亞嘎特池。

而如果再加入春秋戰國年代實際的交通水平,位於南極、埃塞爾比亞和吉布提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大鹹水湖幾乎可以排除。如果再加入石油的因素,基本又可以排除古代的土庫曼斯坦。  列子所生活的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在中東的死海地區,正好是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時期,這個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橫跨歐亞、面積近550萬平方千米的帝國,自然對那個時期東西方人類的交流,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在大流士大帝在波希戰爭前夕逝世後,他的繼承人薛西斯一世在此次戰爭徹底失敗後使波斯帝國徹底退出了歐洲,之後薛西斯一世也死於暗殺。

  薛西斯一世之後,他的長子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執政時期,太陽歷被確立為波斯國家歷法、祆教即拜火教成為波斯帝國國教、亞拉姆語取代埃蘭語成為帝國更重要的語言。不知道在《列子》中有關“入火不熱”的記載,是否和拜火教某些祭祀儀式有關系。與列子同時代的,在中東地區就是阿爾塔西斯二世,這位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位時間最久,他於公元前404年至公元前359年間長達45年的統治。可以相信,在那段橫跨歐亞的波斯帝國的平穩時期,雖然在地中海地區軍事方面受挫,但它的影響力依然足夠能讓其文化被遠方的文明熟知,也許列子就是知曉這些信息的古代中國人之一。

  而《竹書紀年》下部裡面,《大梁輿方記》等竹簡的寫作年代,按年代測序法的結果,應該是不會晚於秦始皇的年代。如果是這樣,也許一切都能說得通了。

  也許,有一位不知道用什麽方式穿越到了魏惠王時期大梁的穿越者, 他帶的若乾隨身物品中,應該是包含了一個類似地球儀的東西。在魏惠王魏罃面前,這位穿越者估計用了一兩個月的時間,成功說服了那位對事物依然像年輕時候一樣充滿好奇心的惠王。在惠王的同意和主持下,全天下當時在世的有識之士和很多王公貴族齊聚大梁,對這位穿越者帶去的物品和知識,作了長達數月的“研討”。

  《大梁輿方記》這部全文收錄在漢初《竹書紀年》下冊裡的竹簡,應該就是當時參加那次大梁盛會的一位知名或不知名的學者,留下的“日記”。以當時的交通能力和實際需求,處於古中國區域內的人們,自然是沒有去中東地區的需求,當然也就不會擁有關於那個地方的文字記載。而這位穿越者,在介紹他手中那個被製作成球體的地圖時,估計繪聲繪色地介紹了那個能讓人飄在表面的死海,以及同樣生產於中東地區,在二十至二十一世紀初那段時間成為人類主要燃料的石油。

  可能是秉承著當時學者喜歡在記錄事情時去繁就簡的習慣,對於當時這位穿越者若乾地理方面的描述,就以現在我們看到的《竹書紀年》下冊裡,“原本《列子》”或是古本《山海經》裡這樣的方式被記錄了下來。後來的學者和人們,也許並不能完全理解,也很難從本質上理解大梁盛會時那位穿越者的描述,所以對這些文本作出了若乾修改和演繹,也是能理解的。

  上述全文摘自《人類宇宙開拓史》第三部第七卷第五十三章,有關《竹書紀年》下和《大梁輿方記》相關詞條中,有關的評論著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