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人類宇宙開拓史》第61章 歷史大綱 第2部分 上
  很多歷史學家把這短短的十三年劃歸在第一星際時代之中,原因十分充分。他們認為這不過是宇宙紀元660年,名義上統領全部人類的聯合政府所在的地球被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天魁星系攻破並投降後,又過幾十年之後聯合政府本身的“借屍還魂”。確實,這一派說法的依據在於,雖然660年太陽系的陷落標志著名義上共主的地球政權永久衰落,但爾後那幾十年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人類雖然各自據守著已經長期形成的穩固“塢壁”,但整體政治制度依然延續著這之前的傳統。

  而在這樣傳統的慣性下,即便經過三十六年的努力,宇宙紀元696年時,整個超星系團已知的人類政權被天魁星系武力征服,一部分歷史學家依然認為這只是第一星際時代的慣性延續。這部分歷史學家被稱為“政治傳承派”,他們的理論基於的是政權本身合法繼承的傳承。

  而這樣的傳承,不管是過去人類在宇宙中開拓三千年中大多數時期的共和、民主、僭主和寡頭政治,或是被公認為獨一無二雄鷹大帝那樣的君主政體,都無一不存在著清晰的政權傳承路線。在政治傳承派歷史學家的概念中,人類三千年的宇宙開拓史並不需要像本書所主要敘述那樣分為十八個少則不到百年,多則二三百年獨立的階段,而只需要有四個大的歷史時期。

  在後文中,這一派歷史學家的觀點會被展示在筆記中供讀者參考,但由於作者本人更偏向於另一派的學術成果,故在整體書寫時更多使用的是“獨立時期派”的歷史學理念。

  與政治傳承派相反,另一派歷史學家被稱為“獨立時期派”。顧名思義,這一派歷史學家更傾向於把過去人類三千年的宇宙開拓史劃分為更加有特點的歷史時期。劃分這些歷史時期的依據往往是政權更迭、大規模軍事行動,或是標志著統一和大分裂的歷史事件。

  雖然這樣的劃分方法能讓只需要淺表了解歷史的人們感覺到人類在宇宙中這段歷史的跌宕起伏和波瀾壯闊,但這些劃分時期的依據往往卻難以有統一的標準來始終而一地設置時間和事件上的信標。這個問題,也是歷史傳承派對獨立時期派最大的詬病點。

  以獨立時期派在“第一星際時代”後所劃分出來的“天魁時代”舉例,這其中就有許多有趣的對方。

  按傳承派的觀點,宇宙紀元660年地球中央政府的投降確實標志著前面近千年由地球主導的宇宙開拓時代終結,但隨後的時代依然秉承著諸多這個時期諸如兩稅制這樣的政治經濟傳統。但是,對於獨立時期派來說,天魁星系用三十六年時間通過縱橫捭闔加上強有力的軍事手段取得的再次人類統一,就已經標志著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更何況,雖然宇宙紀元696年成立的“天魁中央政府”僅僅延續了十三年,但這十三年中對人類整體制度的創新,幾乎可以比擬地球時代全人類對於摧毀滅世小行星而制定的“尾聲計劃”,以及一直相關那套延續千年的人類政治經濟制度。眾所周知的是,旨在拯救人類自身的公元二十三世紀“尾聲計劃”,幾乎調配了當時整個太陽系所有人類可用的自然資源和生產能力。而之後由於意外在小行星遺跡中發現了首個星隧,加上兩百年後對海王星爆破獲得的第二個,也是第一個實際可用的星隧後,人類對於星際探索的熱情遮蓋了當時幾乎是“戰時”狀態社會組織模式的諸多弊病。

  當然,

這種由地球聯合政府高度一體化,甚至準軍事化的社會組織與生產模式,對於人類走向太空最初五百年的發展與穩定至關重要。宇宙紀元元年,也就是公元2600年至宇宙紀元300年之間這段時間,地球對於整個人類的星際事務,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等方面都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以及最終裁決權。當然,眾所周知的是,隨著新星隧的不斷開通,越來越多更具備交通與航行便利的星系和星球在幾百年中不斷湧現,這也直接導致了地球在整個超星系團中政治與經濟地位的不斷下降。  雖然,在宇宙紀元600年之前的這些日子裡,地球依然充當著一定程度整個人類政府“共主”的角色,也經常為那些擁有強大軍事、經濟和政治實力星區政府之間扮演著“調停”的工作,同時也為很多較為弱小星區和星系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發揮著“最終仲裁者”的作用,但整個超星系團內政治、經濟、軍事資源的日益平均化,使得地球的這些“作用”日漸衰微。而正是為了體現地球在這段時間裡對整個人類的貢獻,無論是“歷史傳承派”還是“獨立時期派”的歷史學家們,都公認該歷史時期是整個人類星際歷史的開端,也就是“第一星際時代”。這也是兩派歷史學家對於人類走向宇宙這三千年歷史,在時代劃分方面唯一有共識的時期。

  對於“歷史傳承派”的歷史學家來說,沒有把“天魁時代”十三個標準年的統一時期劃分為一個獨立時期,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宇宙紀元600年地球和太陽系的陷落,無非只是和這之前數百年中地球另外三次被攻破並易主一樣的軍事行動成功案例。同時,雖然包括天魁星系在內的這四次成功軍事行動都至少名義上重新讓整個星系團“地方”星系和星區政府重新聽命於這個長期孱弱的“中央”政府,但實質的政治生態並沒有發生重大改變。

  而相反地,對於“獨立時期派”的歷史學家而言,在天魁星系在宇宙紀元600年攻破太陽系和地球,又用之後三十六年在強有力的軍事實力支持下消滅了幾乎所有星系團內的大小星區、星系政府的有生軍事力量和政治實體後,在整個人類宇宙裡施行了殘暴但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改革。改革的內容極其繁多,但有兩項足以名垂青史:鋰金屬本位的信用點貨幣改革,以及星區、星系、星球級別的政府流動官員改革。

  在“兩稅制度”的支持下,雖然各個星區、星系的經濟得以苟延殘喘地繼續運行,但由於幾百年來“地球本位”的貨幣與金融體系逐漸衰微與崩潰,各個經濟實體之間的貿易逐漸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及其原始狀態。在人類開拓宇宙的最初幾百年中,人們尚且可以使用地球在“尾聲計劃”前後開始發行的統一信用點,以及地球本身提供的結算體系來進行貿易和金融活動,但當地球本身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影響力不斷下降,這種基於地球生產力而發行的信用點體系就隨之崩潰並被人們逐漸遺棄了。

  用後世的眼光看,天魁星區的第十七代領導人除了在自己執政的近五十年時間裡完成了不亞於後來雄鷹大帝那樣武力征服宇宙的功勳。與他進行統一人類宇宙戰爭同時進行的,還有強製性的地方流官改革,以及對歷史影響更為深遠的鋰本位貨幣改革。

  鋰本位的貨幣改革,首先得益於宇宙紀元379年時,羅卓爾星區,小雲塔星中央大學,核物理系教授於敏中帶領他的團隊,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使用鋰為材料的可控核聚變。這樣的科技進步使得鋰這種宇宙中豐度排名二十位左右的金屬,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了。

  在此同時,第一星際時代中後期對於更多固態天體的開發,使得理論中關於普遍岩質固態天體地殼中,鋰元素豐度趨於平均的猜想得以被證實。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只要總質量不低於地球百分之二十的固態天體,都至少能有不低於三百至五百萬噸,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具備開采條件的純鋰。

  而由於各個星區、星系掌握的固態天體數量總數趨於平均,所以在往後數百年的大規模鋰開采運動中,每個政治實體或是經濟實體所獲得的實際金屬單質鋰數量,以及最終作為戰略儲備的數量也基本與星區或星系規模成正比。在此基礎上,天魁星區政權在自己軍事佔領區逐步推行以鋰金屬為信用基礎的跨星區貨幣結算體系,就被幾乎所有地方政權、經濟實體以及多數的民眾所支持。

  一般情況下,如果人類涉足的各星區如果處於各獨立政府控制下的分裂狀態,各星區的經濟自然需要有流通的貨幣作為保障。它們仍會以自身控制的固態星球上已知被控制儲量的鋰,加上該區已開采的單質鋰作為擔保或準備金,發行基於量子優越性算法的多點式證書加密信用點。 每一筆信用點交易的數字簽名上都記錄了交易雙方或多方的身份信息,以及信用點發行區的信息。

  當然,這樣的情況對於當時軍事上勢如破竹的天魁星區來說是不需要過多考慮的。他們對於整個人類星際經濟體系的貢獻也在於此:一個基於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中單質鋰儲備最豐富的中心結算體系,在天魁星區首都天陽星系中被建立起來。

  天陽星系作為宇宙紀元396年至409年之間全體人類名義與實質上的行政首都,除了基於政治改革後對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中所有星區、星系和星球極強的控制力外,佔有當時整個人類已知鋰儲量百分之十七的驚人儲備量,是該政權得以在短短不到三十年內實質上改革並統一星際人類貨幣和結算體系的重要因素。

  在掌握了全星系團百分之十七的鋰金屬儲備量,以及通過戰爭、政治兼並等手段讓更多工業星系和星區納入天魁轄區後,該政權手中掌握的核聚變燃料生產產能,逐步提升。直至宇宙紀元695年,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住人地區幾近統一的前夕,天魁政權下已經擁有了超過整個星系團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聚變燃料產能。

  “鋰基信用點統一推廣計劃”大約從宇宙紀元690年時,從已經被天魁政權兼並的那些星區開始。在這之前,天魁政權已經對過去二十多年征服的地區實行了嚴格的非軍事化。這一年,在統一的安排下,一定數量的軍隊、物資儲備運輸隊、以及金融、貨幣體系出身的特派政府官員開始進駐各個星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