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人類宇宙開拓史》第48章 牆壁上的老鼠洞
  “同學們請坐,我們開始上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來聊聊古代用化學能轉化為動能,來發射金屬和爆炸物,來摧毀對方設施,或是殺死對方人員的一些事情。”

  “還在地球上的時候,每當兩軍對壘,通常就是用上面這種方法來取得地面和空中的優勢,進而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然後獲得戰爭的勝利。我們今天重點講的,是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幾個城市的攻防戰。”

  “雖然在整個二十到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上,各國之間進行過幾乎數不清的戰爭,而在這些戰爭、戰役或是戰鬥中,重點城市的攻防戰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在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後,城市往往聚集了物資生產、交通樞紐、政治與經濟的人員中心等等這些功能。而且,由於群集效應和邊際效應,越大的城市一般會因為規模大大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以及其他相關的成本,而這些就組成了這些重點城市的戰略價值。”

  “整個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中,發生過的城市爭奪戰不勝枚舉,比如巴格達、柏林、北平、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漢城、華沙、基輔、錦州、科威特城、重慶、列寧格勒、鹿特丹、莫斯科、南京、平壤、上海、斯大林格勒、太原、武漢、西貢、香港、新加坡、長春、長沙、布魯塞爾、倫敦和東京。今天我不打算敘述所有關於這些城市的攻防戰鬥,因為有的在那些戰爭中沒有涉及到地面部隊的爭奪,比如重慶、倫敦和東京。我們也不會著重討論那些慘烈到攻守雙方鏖戰數百天的地方,比如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太原、長春和武漢。”

  “我們今天重點敘述的,是那些在一段時間內,攻守雙方反覆數次爭奪一個城市的戰鬥和戰役,比如基輔、長沙和漢城。”

  “三次基輔攻防戰分別發生於公元1941年、1943年和2022年,前面兩次的攻守雙方分別是蘇聯和NAZI德國,而兩次攻守易位後,攻方都取得了勝利。”

  “四次長沙會戰分別發生在公元1939年、1941年9月、1941年12月和1944年。前三次作為攻方的日軍均告失敗,而1944年的第四次長沙城卻失守了。在這次我們要討論的三個城市攻防戰裡,長沙保衛戰的中國和日本,雖然在武器裝備方面沒有明顯的代差,但雙方的工業化水平、人員戰爭素質方面卻是相差最大的。就在這種情況下,前三次的防守勝利,裡面體現的那種堅韌不拔依然是我們這些相隔千年的後人,依然值得學習的。”

  “第三個要說的城市是漢城。在1950到1951年的朝鮮戰爭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座朝鮮半島上當時、以及往後數年裡最大的一座城市四次易手。第一次是1950年6月,朝鮮從韓國手中攻取了漢城。第二次是三個月後,仁川登陸後的聯軍從朝鮮手中收復了漢城。第三次是中國志願軍參戰後,1950年底從聯軍手中又再次攻取了這座城市。最後一次是1951年三月,聯軍又在對方戰略撤退的情況下再次取得了漢城。”

  “不知道大家從這些史料中有沒有所感悟?每一次這種重點城市的攻防戰,都意味著數萬雙方軍人的死傷,以及數十萬平民的傷亡。現在我們在看這些文字編寫的歷史時,也許看到的只是‘幾千’、‘幾萬’、‘幾十萬’或是‘幾百萬’這樣的數字,但這些統計性的‘大數字’裡,包含的卻是一個一個和我們一樣鮮活的生命,

一個又一個真實的人!”  “我們今天說的這些戰爭,都發生在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但大家覺得,我們生活在的這個,比剛才所講那些城市攻防戰時候過了三千年的人類社會,比起那時更有進步了嗎?”

  “我覺得絲毫沒有。”

  “如果人類在這方面有任何進步的話,我們今天的課堂上,何至於用這種白色的礦物質在塗了黑色顏料的牆上給大家板書呢?何至於我們今天只能用金屬製造齒輪和簧片,然後組裝起隻相當於地球上四五十年代的機械計算機,用打了孔的紙片紙條來運算那些複雜的數字?”

  “同學們應該都聽說過153年前的事情吧?即便大家沒專門去看過資料,我相信大家一定聽到自己的長輩或是周圍的人聊過、討論過那件事吧?今天,就順著剛才我們討論的那些古代慘烈戰爭,也和大家說說這個。”

  “那個時候,我們這裡,這片大約一千三百立方光年的區域,還叫做E星區。E在這裡代表的不是被人類發現的順序,而是在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裡,政治、經濟地位的排名。在當時的十多個星區裡,我們算是很不錯的地方。”

  “可是,人類對資源渴求,以及互相不信任的劣根性,很自然地讓我們這個星區裡幾個政權相互敵對。相互敵對自然就會像歷史上的人類那樣,用軍事手段來威懾對方,以博取最大的利益。”

  “相對論的發表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核戰爭,那麽可以確定第四次將使用石頭和棍棒。在地球時代,人類發展出裂變和聚變武器後,擁核國家之間曾經數次威脅要用這種方式終結對方。不過好在,所有這些威懾都止步於喊話和預備,並沒有任何一次被付諸實施。而核武器本身也成就了人類走向外太空的夢想。”

  “不過兩百年前的E星區人民就沒那麽幸運了。雖然當時最小的政權都是以星球、行星系或是恆星系為單位,即便是破壞力最大的聚變武器也難以對一個星球整體造成可觀的損毀。但是,所有政權都知道,它們可以在E星區和外界的唯一交通要道,1-2-9號星隧周圍部署恆星級核武器。”

  “星隧對於人類在宇宙中通行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去查閱書籍資料。這種人造天體大致是通過恆星級的核武器爆破一定質量的氣態行星得到,如果只是一般的飛船穿梭是十分穩定的。但是,如果星隧經受到同樣恆星級核武器的衝擊,是很容易被破壞穩定性並湮滅掉的。正是熟知這一點,E星區的各個政權都在1-2-9號星隧周圍部署了自己操控的恆星級核武器,但都號稱這僅僅用於‘安全保障,不會用於實際戰爭’。基於人類歷史的經驗,各個政權,各個政權的人民都是這麽認為的。”

  “然而,人類的瘋狂卻是無法被預測的。157年前開始的那場政權間星際戰爭,使得一些極端分子謀劃了153年前的那次破壞行動。這些人用改裝過的,裝有高性能聚變發動機的高速飛船,穿過了部署在幾個大規模恆星級核武器周圍的禁飛軍事區。29艘飛船裡,最終有7艘直接撞向了星隧周圍的爆破點,並引爆了核武器。”

  “要知道,雖然這些裝有改進後聚變發動機的飛船,就算在星隧裡自己引爆,也不足以對星隧結構產生影響。那些極端分子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就策劃了這樣的行動。”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們E星區和有著千億人類的宇宙徹底隔絕,及時我們若乾年後重新開發出同樣當量的恆星級核武器去爆破一顆氣態行星,得到的星隧與已知人類所在空間連接上的可能性,不足萬億分之一。”

  “說起來,真實具有十足的諷刺意味,那些在接到星隧湮滅消息前還在計劃若乾星球或是行星系攻堅戰的各政權司令部,在獲知此消息後的一個標準小時內,全都停止了所有軍事行動和策劃。從這一點來說,人類真是沒有生成那種吃一塹長一智的生理和文明基因。”

  “更何況,由於當年星隧本身的方便性,很少有我們這種類型的星區,會發展全部自給自足的科技和輕重工業。結果就是,我們和人類社會隔絕後,那些剩下的星際飛船最多可以修修補補使用不到兩百年。而用來日常使用的計算機,甚至是計算器我們都無法短期內從零製造出來。”

  “所幸的是,三百年前編撰的《人類宇宙開拓史》,在各個星球上都有很多類型,包括紙質和銅版雕刻的備份。這就使得我們不至於在過去這一百多年時間裡直接退化到蠻荒狀態,依然能保有一些文明的基因。”

  “過去近萬年的人類歷史告訴我們,從原始時期的相互用牙齒和拳頭啃食和打擊,到後面用雙腳奔跑或是騎著馬匹刀槍箭矢相互砍殺衝撞,再到後面用化學能或是原子能驅動的毀傷武器互相威懾著對方的腦袋,人類對於鬥爭的目標都沒有多大改變。”

  “從最初的為了一頭斑馬、一隻猛獁象、一片漿果林、一個山洞,到後面為了一個山礙要塞、一條河流、一塊肥沃的土地、一條輸送貨物的航線, 再到後面一個拉格朗日點的空間站部署權、一個星隧的收費權或是一個富有鎢、銥之類稀有金屬小行星的爭奪,人類的戰爭和相互攻伐就從未結束。”

  “以前有很多研究認為,人類在有軍事需求的時代,科技的進步往往要比同時期的和平年代要快得多。這樣的論述很難被否認,因為以往若乾次的科技大踏步進步,確實是建立在有軍事擴張需求,從而那些國家可以在某些領域加大投入之後。而同時代的和平時期,少了國家有對不確定性更大的領域支持和投資,確實民間的研發和投資就更趨向於風險更小、回報更豐厚的領域。”

  “然而,這難道可以成為我們認為人類互相用槍矛或是導彈指著對方腦袋的合理原因嗎?我覺得不是。至今,我們這個族群,也只有一次,歷史上僅有的一次,傾全人類的力量來辦過一件事。”

  “就是公元二十三世紀的尾聲計劃。那個全部人類使用了全部資源、全部智慧,以及幾乎那兩百年裡的全部時間,來實現自身自我拯救的計劃。”

  “可是,那之後人類就萬眾一心地為自身福祉協同努力了嗎?並沒有……”

  “我們今天說的這些,是我們E星區的學者在星隧被毀事件後,痛定思痛,總結出的那些學術論文裡的隻言片語。這些信息相信很難被E星區之外的人類看到,但我相信他們也會對此反思,雖然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如我們這樣的切膚之痛。”

  “這堂課的最後,希望,人類能有所長進吧!大家覺得會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