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人類宇宙開拓史》第12章 謎底 第1部分
  雅克·卡蒂埃(Jacques Cartier)的小型太空穿梭艇停靠並準備和加斯佩(Gaspé)空間站對接時,看著舷窗外那顆又黑又藍的星球,心裡還是不由得泛起了“深淵恐懼症”。雖然他也曾在大學二年級時的地理課上,乘坐潛艇著床到過地球的馬裡納亞海溝。一年半後,大學三年級時,他和學校的實踐小組去過木星表面一百九十千米內的大氣層。

  相較於從太空近距離親眼從舷窗中觀看一顆固態行星,這樣一顆數千千米直徑而沒有山巒起伏,沒有不同植被、礦物質或是岩石形成的豐富表面色澤,一個整體的黑藍色的水球,確實和平常太空旅行者拜訪的行星大相徑庭。在兩百多年前某次對一顆氣態行星的近距離人工觀測發生了墜船事故,造成整艘探測船和上面三十多位研究者和工作人員全部跌落進那顆類木行星而喪命,之後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自發,都基本停止了對那類行星的人工近距離觀測。對於難得在人類可觸及的范圍內見到的,類似大西星這樣的景象,即便是在太空觀察,依然讓人產生敬畏和壓迫感。

  他明白,作為一個法國人的後裔,家裡給他取為和那位十六世紀探險家同樣的名字,是寄希望他能在這個人類前所未有廣闊的“新大航海”時代,為他們這個姓氏增添這個屬於新時代的榮光。十六世紀那位和他名字一樣的法國探險家雅克·卡蒂埃,對於北美那片新大陸的探索雖然名聲遠不及早三十多年,為歐洲帶來了第一次大規模和北美大陸接觸的意大利航海家克裡斯托弗·哥倫布,但卡蒂埃在地球上古加拿大的讚譽卻可以比肩哥倫布。

  史料中對雅克·卡蒂埃的描寫實際上也乏善可陳,甚至“像加拿大鑽石一樣虛假”(faux comme les diamants du Canada)這樣的法語典故也是用來描述,取笑他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北美航行帶回法國冒充黃金和鑽石的黃銅和雲母。但由於“加拿大”(Canada)和“蒙特利爾”(Montreal)這兩個對於後來此地殖民者最重要的兩個地名出自於他,雅克·卡蒂埃的名字依然被若乾繼續向全室女座超星系團開拓的法國和加拿大後裔們牢牢記得。

  大西星的命名應該早於宇宙紀元二百年以前,那時地球上各種文化在對新發現的星球,無論Kamin指數上是否合適於住人,都希望通過自身在行星理事會的影響力。這樣的願望,使所有在世界上有點影響力的國家,都用有強烈文化或地域特色的名字來冠以在新的開拓邊界上。法國這樣的大國,自然在這種問題上不會讓自己的名字缺席。

  歐洲宇宙開發總局在1-2-7號星隧剛剛開通不到半年,那時該星系本身的基礎探測剛剛完成,甚至星系本身都還未得到正是命名。歐開局(EUDB European Universal Development Bureau)便強烈要求行星理事會將此星系那顆紅矮星主星,最靠內的那顆行星命名為大西星()。

  歐洲人對於海洋的執念深深烙印在他們的文化中,而同時對“亞特蘭蒂斯”或是“大西洲”那個傳說中沉沒在遠古神話時代的大陸更是有不可言狀的向往感。因此,力爭對這個星系中主恆星和這顆獨特行星的命名,成為歐洲宇宙開發總署志在必得,同時又躊躇滿志的事情,

  大西星是人類過去三百多年中,打通了十多個星隧、進入十余個新星系過程中,

發現的首顆表面全部被液態水覆蓋,並且處於適居帶的星球。該星球由於過於靠近主星奧菲斯,被潮汐鎖定而沒有自轉,所以朝陽一面的年平均氣溫大約比背陽面高十攝氏度左右。雖然大西星不像那些產生更大潮汐力天體而造成的數千米高巨浪,而由於洋流產生的時刻不停的狂風巨浪使得該星球的全球性海洋表面的生存條件十分惡劣。  歐洲宇宙開發總局那時當然早已知道這顆星球大概率不會有太大住人潛力,但就如前文所說,對於“大洋”這種概念的執著,歐洲人在地球上人類中確實無出其二。不過,也是從這顆星球和整個星系的命名開始,歐洲和美洲的官方機構,便不再使用“殖民”(Colony)作為描述在本土之外設置定居點的詞匯。

  由主星奧菲斯成分推算的結果表面,該星系僅形成了不到五億年。這樣短暫的時間使得大西星上僅演化出了可以足夠氧化星球的海洋藻類植物,百分之二十九的大氣含氧量也是當時人類對星球開發方式討論十分激烈的原因。因為這樣的氧氣條件,確實十分足夠把星球承包給類似作家協會那樣的組織來做專題旅遊開發了。

  最終,歐洲宇宙開發總署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提議得到了聯合政府的同意。即,大西星作為公益海洋動植物基因庫,在未來二百年中,有序而科學地將地球此時還存有的海洋生物圈“移民”至此,使之成為一個屬於全人類、屬於地球、屬於宇宙的地球海洋生物博物館。

  宇宙紀元509年,經過兩代科學家和專業運輸公司的努力,地球海洋生物移民計劃前三階段完成。同時完成的還有五十三個分布於全球的永固式觀測服務平台和位於同步軌道的十九個服務中繼空間站。其中一項特別值得稱道的功績是,在“大衰退時期”因為人類的絕望和盲目而對環境破壞造成滅絕的那百分之七十三的動物,其中屬於海洋生物的三百多個種和亞種,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下至少成功在大西星“復活”兩百種以上。而且,值得期待的是,其余那些難度較高的品種,也有望在未來五十年內重新出現在大西星的水域裡。

  自從大西星的海洋生物圈構建基本完成的年代,這個星球便吸引著除了科學家外的很多心中有足夠好奇因子的年輕人。為了配合這樣有益的好奇,很多機構、大學和基金會,都會每隔一段時間懸賞或者是發布有獎活動。這些獎金讓年輕人們在這些可觀零花錢誘因的幫助下,能成功說服他們古板的父母和監護人。

  七年前從地球發出,用摩爾斯電碼編碼的信息雖然經過了數學密碼和邏輯密碼的多層編譯,但在宇宙紀元500年的那個時代,並不是很離譜的門檻。不過,最終讓多數破譯者望而卻步的原因,卻是信息背後需要參與者具備的極端冒險精神和對於知識本身的渴望。雅克·卡蒂埃和他幾位志同道合,並且家裡有足夠信用點負擔年輕人們無憂無慮闖蕩宇宙的朋友,自然屬於是這些“自身具備條件,同時又擁有極端冒險精神和知識”的年輕人。

  大西星旅行的目的在於破解謎題中的其中一個部分:“浩瀚無際的生存空間裡,偉大的遠古掠食者在人工造物上留下的凶悍痕跡”。

  地球海洋生物移民計劃雖然只是把當時依然具備自然繁衍條件的種群遷移到大西星,對於利用基因等技術和古生物學發掘成果“復活”已滅絕的如巨齒鯊和蒼龍這樣的遠古海洋生物的計劃卻未能推行。原因在於科學家認為過於強大而且客觀上因為種種原因被時代淘汰的掠食者,會顯著的破壞未來星球未來的生態圈穩定性。

  雖是如此,僅為地球百分之七十九的重力環境、高含氧量的大氣條件、以及沒有人類吃魚翅之類伴隨巨大捕撈浪費的陋習。這些因素使得僅兩百多年時間裡,來到這裡的地球海洋生物的體型有了顯著的改變。

  由於大衰退時期全球糧食產量銳減而造成的全球性過度捕撈, 保育級別已成為瀕危的大白鯊在地球上時平均成年體重中位數為二噸,平均體長中位數為八米。根據常駐大西星的生物觀測工作站統計表面,宇宙紀元479年時,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成年個體平均體重已達到五噸,平均體長已接近十五米。雖然這樣的數據距離史前頂級掠食者鋸齒狀還有相當差距,但這種由於客觀環境改變而造成的生物形態嬗變,已經使生物本身的演化道路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卡蒂埃一行人在數十個星球旅行的經歷和長期的無重力太空旅行讓他們對低重力環境並無太大不適應感,而大西星的高氧氣濃度卻讓他們經歷了三天的醉氧反應。冒險家的職業素養並沒有讓這些小問題放慢他們的腳步,在來到星球後的十多天裡,他們拜訪考察了十七個大中小觀察服務站。

  雖然服務站裡的常駐工作人員或熱情或冷漠,或輕佻或莊重,所有海上平台的一個共同特點的一個特點都被卡蒂埃牢記於心。為了避免被高鹽分海水過快腐蝕,使用鉻並加工成鉻合金鑄造而成的粗大平台樁柱,無一不被巨大體型的海洋肉食生物留下了可怖的牙印。這些柱體,都是為了平衡成本而就地取材於奧菲斯恆星系統第五顆行星。

  結合摩爾斯電碼謎題中的描述,卡蒂埃覺得這些鯊魚和虎鯨留下的若乾牙印也許就是“偉大的遠古掠食者在人工造物上留下的凶悍痕跡”所描述的答案。在隨著馬達加斯加號觀光潛艇身身臨其境的抵近觀察了一條成年沙虎鯊捕食巨星章魚的全過程後,這樣的印象更是深刻的讓他牢記在了心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