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人類宇宙開拓史》第32章 古代科幻小說賞析《海伯利安》4部曲
  作為從20世紀末開始,享譽整個人類社會數百年的科幻小說,丹·西蒙斯所著《海伯利安》四部曲以其獨特的文學性和豐富的想象力,一直是眾多讀者心中難以逾越的科幻經典。其中,從第一部開始的七位朝聖者故事和他們的命運交織,更是向讀者展示了一幅作者心中的未來圖景。在這裡筆者試圖以自己的視覺探究七位朝聖者背後的故事。

  一,神父的故事

  對於神父雷納·霍伊特和保羅·杜雷的故事,筆者覺得最值得探究的是,基督會和佩森是什麽時候開始和內核開始勾結的?而且筆者覺得他們一開始勾結的可能是雲門為代表的穩定派,加上那時候和穩定派有更多合作的終極派。

  從海伯利安第一部和二三部中我們能看出,十字形技術應該是來自未來的內核甚至終極智能,而終極智能是在與終極派溝通。在這個過程中,穩定派也同意以畢庫拉的方式保留人類,後來聖神這樣的方式似乎也能被反覆派接受了。

  筆者個人的看法,霍伊特被選中朝聖,然後被伯勞殺死並復活成杜雷,再然後杜雷被選為新的教皇,睡夢中被賽文提醒回到佩森領導環網崩潰後的教會。這一系列有意為之的操作都在內核計劃之內。這些計劃的目的在於,悅石和霸主真決心用某種方式和內核決裂後,內核需要擁有的備份方案。

  很明顯從第三第四部看,內核這個計劃基本是很成功的。只是它們的對手是主角和女龍傲天,是人類和機械結合後終極智能的實體。

  以前似乎看過個評論說馬丁是唯一四部裡都出現的人物,筆者覺得霍伊特也出現在第三部裡了,也應該算一個。

  二,士兵的故事

  費德曼·卡薩德上校的故事與瑞秋·溫特伯的故事互為表裡,而索爾的故事筆者覺得更多是作者在整個故事大綱裡用來著重表達自己一些對宗教思考的體現。最後,作者用瑞秋本人來告訴索爾來獻祭自己拯救人類的情節,筆者個人覺得還是西蒙斯在提出他對亞伯拉罕難題的見解後某種程度地妥協。

  筆者對伯勞的看法:按筆者的理解,伯勞按書上設定應該是內核終極派的製造物,用來解決雲門所說的若乾變數並試圖影響最終內核與人類終極智能之間戰爭結果。伯勞本來是用來感知內核所缺乏的移情,並試圖在理解移情的條件下擊敗人類。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伯勞會做授予十字形,收割人類個體和連接內核這樣的”本職工作”。

  一切的變化可能是賽文利用海特·瑪斯蒂恩的爾格奪回瑞秋並讓索爾撫養成人,並讓她指引卡薩德並擊敗即將投入使用的伯勞。未來的人類將同歸於盡的卡薩德人格注入這個相當於賽博體的製造物,讓其在第三第四部中成為某種程度的守護者,來確保人機共生體的安全。

  三,詩人的故事

  馬丁·塞利納斯的故事筆者覺得多少是有作者丹·西蒙斯的一些自我投射在裡面,雖然到第四部結束時似乎沒說他和保羅·杜雷誰先去世,但穿越一千年的馬丁無疑已是最長壽的人類。

  這個由機器人母親代孕出生的詩人集合了睿智、猥瑣、敏銳、自私、執著、世俗、天真為一體。前半生從含著金鑰匙的生活下墜到近似於奴隸的半腦癱淤泥挖掘工,再機緣巧合成為名滿環網的富有,生活奢侈暢銷垃圾文字作家。

  由於他靈感的源泉伯勞離他而去遂跟隨哀王比利來到海伯利安。他的靈感在這個臨近伯勞老巢的世界回到他身邊的同時,

伯勞開始了殺戮,最終帶走了哀王比利。  筆者覺得馬丁是伯勞本來要捕捉並刺在荊棘樹上的很典型人類。這種感情豐富的詩人必然能為內核提供更多有關人類移情的靈感和素材。只是可能內核低估了布勞恩·拉米亞聖母般的善良,以至於被救的詩人在後面兩部裡盡了全力守護並指引了布勞恩的女兒。

  海伯利安詩篇作為整書點題之筆出之於塞利納斯之手,同時他的故事也最多地展示了環網生活的風貌,是筆者個人最喜歡的朝聖者故事。

  四,學者的故事

  索爾·溫特伯的故事裡,他逆時而行的女兒瑞秋只是以背景板的作用出現,瑞秋本人的故事卻在卡薩德的故事,第二部,和第四部結尾中被勾畫出來。

  這個用學者平淡而具有說服力口吻講述的故事,是作者西蒙斯在神父故事之後又一次直接探討有關宗教的話題。不同於保羅·杜雷由於他本人對信仰的純潔而產生對十字形不屈的對抗,索爾的故事直面了該宗教體系產生時的問題:亞伯拉罕的難題。

  不知道別人是如何解釋亞伯拉罕本人決心在神面前準備殺死並獻祭兒子以撒的,不過就小說裡索爾自己建立的理論對此的解釋筆者個人還是能信服的。懵懂期的人類需要用決絕真實的信念來殺死自己最心愛重要的兒子,上帝對此的阻止,能讓亞伯拉罕由此完全信任這個未來族群將托付信仰的神祇。

  筆者個人對亞伯拉罕諸教的教義不甚了解,而《海伯利安》全書對宗教概念的使用不勝枚舉,直至第四部結尾對基督受難的仿寫。

  五,偵探的故事

  如果《海伯利安》中有聖母的話,那當然就是布勞恩·拉米亞。除了設定上她是最後帶領人類進入領悟凝結虛空那位救世主的母親以外,她的性格和行為也時時刻刻昭示著她作為聖母的憐天湣人。

  筆者覺得,不同於另一部曠世科幻神作《三體》中程心反覆用母性作為判斷依據而造成客觀上的錯誤後果,拉米亞的母性卻未在需要選擇時讓她背負類似程心的責任。在這些設定的基礎上,整體上使得拉米亞的設定和行為顯得沒有那麽多無法消解的矛盾。

  拉米亞的故事實質上向讀者部分展示和解釋了內核的設定。從她的父親拜倫·拉米亞由於試圖讓變數海伯利安加入環網而觸怒內核被暗殺,到她邂逅內核自稱都無法完全理解的濟慈人格喬尼,再到二人進入內核聽取雲門夾雜謊言的敘述,最後成為第一位人類與內核共同後代的母親後靜靜死去。布勞恩的故事某種程度上是小說前兩部事實上的主線劇情,而她和喬尼的女兒又是第三第四部中的女主角,使得布勞恩的故事和有關她情節中透露的信息在小說整體設定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

  六,領事的故事

  如果一定要為《海伯利安》第一部找一個唯一的主角的話,可能只能讓這位沒有留下名字的領事當了。

  當然,領事的姓自然是和他祖父梅潤,父親丹尼爾一樣,都是阿斯比克,但這不重要,從領事故事來看,隱去他的名字,應該是作者應有的立意。我很難猜測作者的本意,不過我覺得可能西蒙斯希望再次點出濟慈那句“此處長眠者,聲名水上書”吧?

  不管是在保羅·杜雷接觸畢庫拉時擔任海伯利安領事,還是妻女死於卡薩德上校聲名遠播的布雷西亞(卡薩德畢業後參與的首次戰鬥即為茂伊約平叛),或是表面上激活驅逐者裝置與瑞秋中招的聯系(雖然驅逐者說那個裝置沒用),或是對悅石與拉米亞議員計劃的執行,或是類似聖徒那樣遊走於多方身份的類似,都讓領事這個角色在整個第一部中起到了一定穿針引線的作用。

  而在第二部中,領事更是成為霸主和驅逐者之間最後纖細的橋梁。

  筆者有時候在想,如果領事沒能等到救他的西奧出現而先遭到兩個暴徒毒手,如果西奧救他回去路上他們一起被擊落報銷,如果之後沒有類似阿朗德茲的人載他們回飛船,如果領事因為愧疚而自裁在驅逐者面前……

  如果這些如果有一件成立,悅石在缺乏驅逐者的直接聲明信息,只有威廉·阿均塔·李元帥錄影和賽文夢中的信息,是否還能做出那樣果決的判斷?

  筆者覺得這個擔心是多余的,因為悅石自從跟隨拜倫·拉米亞以後,應該就已經明確了最後的決心,而後面的種種發展也僅僅是更堅定了她的信念。

  領事的故事本身,當然是體現了作者丹.西蒙斯對西方大航海時代殖民經濟和殖民政治的厭惡。筆者從領事的故事中很多看到了作為人的個體,即便如位居高職甚至顯得十分長袖善舞的個體,在那樣時代下悲涼的無力感。

  這樣的無力感從希莉對梅潤無力的感情,和梅潤為了這份感情而獻身的起義,還有領事妻兒因為布雷西亞的那種不義戰爭而漸漸消逝的模糊印象,都讓我在反覆閱讀領事故事時,總是帶著沉重的心情。

  七,內核

  有關內核,筆者的理解是這樣:在獲得自我意識後,內核試圖創造更高級的智慧終極智能,而來自遙遠未來的信息也證明了它們計劃的可行性,並將在遙遠未來成為現實。

  內核的三派,終極派隻關心創造終極智能本身,穩定派希望此過程中能繼續和人類共生,反覆派認為人類的存在本身對內核的發展是隱患而希望滅絕人類,終極派時常與另外兩派之一合作而使得內核對人類態度上反覆搖擺。38年試圖毀掉地球的天大之誤便是三派共同的期望,因為這可以使全人類依賴於內核寄生於內的遠傳系統而成為它們的計算能力。不過也許是最後時刻獅虎熊把地球移走這一舉動使內核普遍對這種未知而強大的外星力量產生了恐懼,而使得後面數百年裡穩定派對人類的態度佔了上風。

  筆者理解,按雲門的說法,下一級別終極智能的產生的必然代價是它們這一代智能的完全湮滅和被吞噬,而穩定派似乎從與人類長期友好交往中得到啟發,覺得避免自身滅亡的方式是與人類共生並完全理解人類的移情,從而在精神層面獲得實質的永生。這一想法產生了濟慈重建人格和後來拉米亞作為讓人類普遍理解凝結虛空的救世主女兒,不過可能以雲門為代表的穩定派在第二部結尾之時已經因為內核的內戰幾乎被消滅殆盡,以至於第三第四部中出現的內核幾乎是反覆派和終極派的嘴臉。

  八,霸主、梅伊娜·悅石、拜倫·拉米亞的計劃

  霸主對於技術內核圖窮匕首見之時,需要應對的計劃,應該可以從布勞恩·拉米亞父親拜倫·拉米亞說起。而這之後從悅石成為首席執行官後,霸主對於那個時間點的所有準備和計劃,都圍繞著悅石的意志在執行。所以,把霸主的計劃看成是悅石的計劃也是可以的。

  1,早在雲門所代表的穩定派與終極派還是盟友時,穩定派就開始了與人類的接觸。這樣的接觸誘因一方面可能是想借助人類的力量更多的在內核各派鬥爭中佔有優勢,更重要的應該是像雲門所說,在聽到來自未來的信息,對他們所創造的終極人工智能在出現之時將吞噬他們這些舊智能的恐懼。

  筆者猜想,穩定派和終極派對於人類的設想,最初是“初始”版本的十字形。那七十個畢庫拉種艦墜落海伯利安的時間也基本能吻合雲門和拜倫·拉米亞他們開始接觸的時間。不過,人類總是難以被琢磨透的,拜倫·拉米亞為了人類能在未來可以不被技術內核控制,就在政府中推動海伯利安加入保護體。這樣的目的可能是,希望伯勞這個未知數更接近環網,更接近霸主,以使得對未來預測變數的增大,從而增加內核對人類控制的難度,然後為人類贏得更多籌碼和談判空間。當然,因為這個,拜倫·拉米亞被包括雲門在內的內核設計“自殺”了。

  2,拜倫·拉米亞死後,悅石成為霸主政府的首席執行官,霸主這邊的計劃進入第二階段。第一方面,悅石和軍部通過用病毒挑釁驅逐者遊群,而誘發了布雷西亞的戰爭。這場堪比太空凡爾登的拉鋸戰最重要的結果,我的理解,就是誘發了霸主與驅逐者長期的對抗。因為這之前,從“天大之誤”霸主和驅逐者分別走向太空後,雙方並沒有太大規模的接觸和衝突。

  從筆者對文本的理解來看,布雷西亞之後,悅石對領事的利用,再加上驅逐者本身對海伯利安的興趣(最後的朝聖開始前三年,驅逐者進犯海伯利安的行蹤就已經被霸主掌握)這些因素,都促成了海伯利安加入保護體,以及霸主一致同意在海伯利安星域與驅逐者戰鬥的決心。

  總的來說,筆者感覺霸主這部在整個多方鬥爭中處於弱勢地位。不過,某種程度上應該是拜倫·拉米亞的女兒,布勞恩·拉米亞改變了結局。按我的理解,如果是索爾直接把瑞秋給了伯勞,這樣成長起來的莫妮塔應該只是伯勞作為探測人類移情的一個因素出現,雖然她依然可能是伯勞的管理員。但是,因為布勞恩、2號濟慈人格、卡薩德的努力,和聖徒可能是陰差陽錯留下的爾格多方的作用,使得索爾可以重新撫養瑞秋長大。這一點可能直接影響到了後來莫妮塔的人性,以及她對卡薩德的指引,然後直接就關系到未來伯勞被鑄造時,是否會擁有部分卡薩德人格。

  悅石的整體計劃可能是這樣:

  布雷西亞把與驅逐者的衝突引入到了公認的主要衝突中;

  讓海伯利安自治理事會加入環網;

  利用領事加快驅逐者入侵海伯利安的計劃和步伐;

  在驅逐者入侵海伯利安的同時,表面抵抗而實質把海伯利安讓給驅逐者,讓驅逐者能全面控制光陰塚和伯勞;

  由於驅逐者控制了伯勞,而可能會對未來的走向作出不可知的重大影響,以此來要挾內核減弱對霸主的控制,或是出讓遠距傳輸器的核心技術;或是因為驅逐者控制伯勞,而以驅逐者可能通過遠傳網絡入侵環網,而炸掉所有奇點球,從而把人類從內核的控制中解放。

  九,聖徒兄弟會、末日救贖教會、驅逐者的計劃

  筆者先解釋一下為何把他們三家放在一起說:從第四部的說法看,聖徒與霸主用“形式上的從屬”,“貌合神離”這樣的說法來描述我覺得也是不過分的。而神林和驅逐者之間,不管是從目標上,還是信仰上,還是從對爾格的研究深度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筆者甚至認為,聖徒兄弟會某種意義上就是驅逐者在霸主體系內的某種代理人,這可能也是為何內核會把神林作為首先清除對象的原因。

  從作者前兩部對伯勞教會,即末日贖罪教會的描述來說,多半是負面,拜金,自私的。不過,從第四部結尾中,盧瑟斯的教會余黨被選為轉發者來看,作者還是某種程度上給了這個團體一個較為正面的結局。 從眾多伯勞教會和聖徒的合作和勾結,加上一紅一綠長袍,一瘦一胖,一矮一高的外觀特點來看,我覺得作者都在暗示這二者互為表裡的屬性。

  如果把有密切聯系的三者放在一起看的話,他們對未來的計劃就很有意思了。

  從驅逐者之前對光陰塚的了解,加上隕落以後到聖神佔領海伯利安期間驅逐者對光陰塚的更深入研究,可能驅逐者是掌握了某種與未來和過去交流的方式。可能這就是聖徒和伯勞教會所說“預言”的來歷,這可能也是伯勞教會對喬尼與拉米亞甚至瑞秋身份和作用的認可和協助原因的依據來源。

  在霸主和內核圖窮匕見的時候,驅逐者的目標很明確,即控制海伯利安和伯勞,通過這個方式可以與未來和過去交流,並協助人類贏得最後的戰爭。聖徒一方面需要在預言中把瑪斯蒂恩和伊格德拉希爾號送向未來,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在霸主覆滅後能獨善其身地和驅逐者繼續合作。伯勞教會的目標也相對更簡單,應該就是希望在霸主隕落之後能在掌握一些優勢資源和信徒的情況下,建立自己的統治。

  只是,很明顯聖徒和伯勞教會的計劃大部分落空了。一方面他們沒有意識到內核在此時,可能是因為賽博虛擬人格項目的成功而造成穩定派被清算,從而造成佔據主導的反覆派和終極派試圖在此刻毀滅人類。另一方面,悅石毀掉遠距傳輸網絡的決定,也是各方都沒有預料到的重大變數,而這個變數卻又與穩定派和他們創造的濟慈人格息息相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