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人類宇宙開拓史》第33章 古代科幻電影賞析《虛擬的時間線》
  時至今日,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都是啟迪大眾對於廣袤宇宙,以及自身未來想象的重要方式。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克裡斯托弗·諾蘭先生( Johnathan James ,1970年7月30日出生)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是那個時期最好的科幻電影代表作。筆者認為,在整個二十世紀,艾薩克·阿西莫夫先生(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的【基地】(也稱【銀河帝國】)系列,以及後來丹·西蒙斯先生(Dan Simmons,出生於1948年4月4日)的代表作【海伯利安】系列科幻小說,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擺脫了時代桎梏的優秀科幻作品。

  在本篇“古代科幻作品賞析”中,筆者將會用自己的想象,加上實際歷史中發生的科技事件,以及【基地】系列、【海伯利安】系列和【星際穿越】中表述的時間線,糅合成一個大致不衝突且自洽的“科幻時間線”。雖然這樣的“科幻時間線”沒有實質的參考意義,但對於筆者這樣的科幻作品忠實擁躉者,確實有很好的參考意義。

  在下文中,凡是涉及上述三部科幻作品和實際歷史中的事件,將用【歷史】、【基地】、【海伯利安】和【星際穿越】標注。凡是筆者自己添加進去,以此來連接四部作品所作的原創猜想,將用【同人】來標注。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被認為是西方現代科幻的基石,書中跨越萬年的宏大歷史設定,為後人提供了無數有益的科幻想象空間。2014年克裡斯托弗·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是近年來少有的科幻電影佳作之一,雖然諾蘭沒有在公開場合表達電影與【基地】系列的聯系,但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總是感覺到了兩者若乾呼應的地方。

  在這篇可算是某種程度電影同人的文章裡,我會結合我閱讀和觀看【基地】系列與【星際穿越】時總結的時間線,中間加上我對兩者情節和設定上共通之處,作一些我個人牽強附會的理解。希望能與喜歡這兩部作品的朋友,能有一定的共鳴!

  【基地】公元1982年,著名機器人學家蘇珊·凱文博士出生,並在2007年時進入美國機器人公司工作。

  【歷史】 1985年6月6日蘇聯聯盟T-13號(Союз T13)飛船搭載航天員弗拉基米爾·賈尼別科夫( Dzhanibekov)和維克托·薩維尼赫(Victor Savinikh)發射升空。兩天后,他們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與失聯的“非合作航天器”,滾轉(正常速率)中的禮炮7號(Салют-7)的對接。筆者個人覺得,【星際穿越】中第一個高潮部分,在冰世界上空混亂中的對接,至少從這次蘇聯的偉大成功對接中,獲取了足夠多的靈感。

  【星際穿越】公元2019年 LIGO發現首次發現蟲洞。

  【星際穿越】公元2029年首個AI通過圖靈測試。

  【基地】公元2029年美國機器人公司“大腦”(The Brain)成功設計建造了帶超原子驅動器(Hyperatomic Drive)的星際飛船。在首次測試中,格雷戈裡·鮑威爾和邁克·多諾萬成為最先飛出太陽系的人類。

  【同人】在發明躍遷飛船的問題上,兩者間在時間上有不小的差距,但如果按首次大規模地對星系探索,

兩者的時間就比較接近。不過,【星際穿越】使用的聚變發動機基本上還是我們能觸及和想象的技術,而基地系列裡動輒穿越數千數萬秒差距的躍遷飛船,確實幻想的成分比較大。  【星際穿越】公元2030年代枯萎病開始在全球范圍內蔓延並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人類各國之間的戰爭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蓄勢待發。

  【基地】公元2030年代,農夫約瑟夫·史瓦茲因為事故被傳送至一萬年後的地球,並成為第一個擁有精神異能的人類(蒼穹微石的故事)。正子腦和內建於正子腦內的“機器人學三定理”被發明。

  【星際穿越】公元2031年約瑟夫·庫伯( Joseph Cooper)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出生。庫伯後供職於NASA,由於拒絕在饑荒期間向平民投擲炸彈而被解雇成為平民。

  【海伯利安】公元2038年,“核武聖戰”在巴勒斯坦被發動。

  【同人】不知道為何,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在幾部小說中,人類社會都處於動蕩時期。

  【星際穿越】公元2040年代:TARS、CASE、KIPP、PLEX等智能機器人被生產並用於戰爭,後成為NASA的資產。

  【星際穿越】公元2056年墨菲·庫伯於當年6月28日在科羅拉多州拉馬爾縣出生。

  【星際穿越】公元2057年地球上的資源戰爭結束後,NASA為首的地球航天部門發射了十二艘載人太空船,穿過蟲洞探索未知的世界,“拉撒路任務”(Lazarus)開始。

  【基地】公元2064年蘇珊·凱文博士去世。

  【基地】公元2065年天倉五(鯨魚座τ)的一顆適居行星被人類首次殖民,最初被命名為“新地球”,後來被命名為“奧羅拉”。日後奧羅拉成為51個太空世界中最強大的世界,也是這些太空族世界的領導者,同時也是太空世界中除索拉裡外機器人技術最強大的世界。

  【同人】不知道諾蘭是否有意把庫伯出發的時間和人類首次定居奧羅拉的時間設定得如此相近?確實,定居奧羅拉,是整個【基地】宇宙中的一件影響了後面萬年歷史的大事。

  【星際穿越】公元2067年庫伯和墨菲通過房間的二進製信息找到位於科羅拉多州的NASA總部,隨後同意駕駛Endurance號繼續任務,並在2年休眠後到達土星蟲洞附近。

  【星際穿越】公元2069年庫伯一行人登陸巨浪水世界,並試圖找到米勒(Miller)博士。由於該星球過於接近黑洞,頻繁的巨浪使得這裡不適合人類生存,米勒博士也極有可能在踏上該行星後短時間內便死於巨浪侵襲。

  【星際穿越】公元2092年曼恩博士設計殺死羅姆尼博士後,在試圖對接Endurance空間站時死去。庫伯和布蘭德計劃利用引力彈弓效應逃離Gargantua黑洞,並前往埃德蒙行星。

  【同人】從影片中對曼恩行星(冰世界)的表現,我覺得這個星球在地底可能真是有某種產生氧氣的機制(或是經過改造後可以在比較艱苦的情況下住人)。從【基地】裡的描述看,該星球就是後來地球第二波由伊利亞·貝萊等人領導的移民潮開發的星球,可能也就是後來的貝萊星(只是我個人推測,沒有任何可靠證據)。冰世界這種環境惡劣的行星自然是不會被第一波太空族選擇定居的,而在第二波星際探索潮中,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自然會被吃苦耐勞的地球人選擇並改造成適居世界。

  【星際穿越】公元2092-2156年庫伯和TARS掉入黑洞,並使用五維空間向墨菲傳遞了由羅姆尼研究、TARS記錄的有關黑洞奇點的數據。隨後墨菲完成了引力公式,並幫助人類得以發射更大的空間站升空。

  【海伯利安】公元2143年,全球性的統一政府“霸主”(Hegemony)建立,該年也被認為是“霸主元年”。

  【同人】個人覺得,用多維空間向過去傳遞信息,以及父女之間用“愛”超越時空傳遞信息,可能是【海伯利安】中類似未來技術內核向“當時”傳遞信息和伯勞的方式,也是【海伯利安】中探討的一個主要人類特質“移情”的一種表現形式。(個人猜測)【星際穿越】2154年墨菲在某環繞地球的空間站進入冰凍睡眠。

  【星際穿越】公元2155-2156年,布蘭德和CASE抵達埃德蒙行星。庫伯在土星附近被救,兩周後墨菲被喚醒並來到庫伯空間站與他會面。

  【星際穿越】公元2180-2190年代,布蘭德以 A(人口炸彈)的計劃在埃德蒙行星建立起了千人規模的基地。

  【同人】 A所使用的基因,我相信都是挑選並優化過的。而按【基地】中的設定,首批太空族人類也是由於基因挑選的原因,而獲得了遠超地球人的長壽。雖然【基地】系列中早在2065年就開始了奧羅拉的開發,但如果結合二者的時間線,硬說埃德蒙星就是奧羅拉,也是可以牽強附會一下的。另外,從【星際穿越】的設定看,由於二十一世紀至二十二世紀期間對科學技術的貶低和妖魔化,有理由推測一部分人類借助太空站離開地球後,依然對AI和機器人有抵觸心理(包括【星際穿越】裡一開始庫伯本人對機器人的態度)。這樣的設定和【基地】裡地球上的情況就十分相近了。再者,由於布蘭德和CASE發展的太空世界沒有這樣的包袱,可能就會在隨後數百年中在機器人與其他科學技術上超過地球。在影片【星際穿越】中並沒有交代最後地球的命運,假設按照【基地】的設定,可能在22至30世紀之間,地球的環境又因為一些原因,比如找到自身延續生命方法後的人類,由於科技的發展解決了枯萎病,恢復了地球環境。這樣,也就能接上【基地】的情節。但是,由於在地球的人類整體趨於保守,而發生了後面這一千年裡的種種悲劇。

  【海伯利安】2238年,由人類科學家和內核智能組成的“基輔小組”的實驗造成毀滅性“失誤”,製造了一個將在未來一百年內破壞地球的小型黑洞。後來雲門證實,該事故是內核“穩定派”、“終極派”和“反覆派”聯手製造,目的是讓人類失去地球這個“根”,散落在全宇宙的人類將被用於編織讓內核具有更強大算力的“世界網”和“遠距傳輸網絡”。稍晚一些時候,“驅逐者”的祖先離開地球。

  【海伯利安】2282年,“大流亡”開始,人類開始大規模移民至其他星系,逐漸放棄地球。

  【海伯利安】2306年,搭載後來成為“畢庫拉”幸存者的種艦迫降在海伯利安星球。

  【海伯利安】2318年,海伯利安的主角之一馬丁·塞利納斯(Martin Silenus)在地球出生。

  【海伯利安】2338年,地球“死亡”並在太陽系消失,馬丁·塞利納斯乘坐三相衝擊飛船離開地球前往“天國之門”星球。事實上,地球並沒消失,而是被比人類和內核更高等的文明“獅虎熊”瞬移到了大麥哲倫雲。

  【海伯利安】2400年代,人形智能機器人貝提克被製造出來。

  【海伯利安】2509年,馬丁·塞利納斯的《瀕死地球》第一部出版,並成為享譽銀河的作家,靠版稅成為巨富。

  【海伯利安】2581年,馬丁·塞利納斯完成《瀕死地球》第九部並失去“繆斯”,向編輯泰倫娜·綠翼·翡辭職後去阿斯奎斯找哀王比利。隨後幾年,格列儂高叛亂並被鎮壓,哀王比利決定移民去海伯利安。

  【海伯利安】2665年,海伯利安系列的主角之一保羅·杜雷(Paul Dure)在佩森出生。

  【海伯利安】2714年,瑞秋·溫特伯(Rachel Weintraub)出生。

  【海伯利安】2732-2733年,保羅·杜雷神父因為考古數據造假而遭到審判,認罪後申請自我放逐到海伯利安考察畢庫拉。在海伯利安找到畢庫拉後,保羅·杜雷被寄生了十字形,最後把自己釘上特斯拉樹以擺脫十字形的控制。

  【海伯利安】2739年,25歲的瑞秋·溫特伯在海伯利安光陰塚做科學考察時患上梅林症(Merlin Sickness),年齡開始逆向增長。

  【海伯利安】2740年,雷納·霍伊特(Lenar Hayt)神父在海伯利安找到畢庫拉和保羅杜雷,並將杜雷的日記帶回佩森。

  【海伯利安】2764年,伊戈德拉希爾號到達海伯利安,最後的伯勞朝聖開始。同年,技術內核試圖通過引發星際戰爭毀滅人類文明並禁錮人類。梅伊娜·悅石決定毀掉所有遠距傳輸節點來破壞內核的計劃,霸主隕落。

  【海伯利安】2861年,雷納·霍伊特作為教皇朱利安十一世加冕,同時“偽教皇”泰爾哈德一世保羅·杜雷被殺死。

  【基地】公元2950年左右,地球與太空世界衝突,發生戰爭,地球戰敗。

  【海伯利安】3099年,主角勞爾·安迪密恩在海伯利安出生。

  【海伯利安】3126年,勞爾·安迪米恩在馬丁·塞利納斯的策劃下,決定幫助並保護布勞恩·拉米亞的女兒伊尼亞。

  【海伯利安】3131年,伊尼亞被殺死,用自己的死讓億萬人類領悟了凝結的虛空並讓人們開始擺脫十字形的控制。教皇朱利安十四世(雷納·霍伊特)永久去世,身體被保羅·杜雷獲得。

  【同人】某種程度上說,【海伯利安】的故事填補了【基地】在22世紀以後人類開始大規模向外移民,直至2900年代太空族反攻地球,地球戰敗的這段空白。

  【基地】公元3798年,漢·法斯托爾夫(Han Fastolfe)在奧羅拉出生。

  【基地】公元3879年,伊利亞·貝萊(Elijah Baley)在地球出生。

  【基地】公元3920年左右,機·丹尼爾·奧利瓦(R.Daneel Olivaw)被製造。鋼穴的故事開始。

  【基地】公元3930年代機·丹尼爾·奧利瓦領悟機器人學第零定理。機·吉斯卡特·瑞文特洛夫(R. Giskard Reventlov)開始暗自發展心理史學,並以此為基礎,加上自身的心理乾預能力影響奧羅拉政局發展。

  【同人】從筆者個人自洽的方式來敘述的話, 可能是在位於端點星的第一基地和位於川陀的第二基地被蓋亞和丹尼爾的計劃“統一”,或是被更高一級智慧通過菲龍和丹尼爾同化後,銀河系內的人類基本實現了某種程度的統一。又過了若乾年,基於第一基地的技術力量,也許人類掌握了通過蟲洞和控制引力這種超越自身維度限制的方式,可以向過去或未來傳遞信息的技術。在翻閱“古代”文獻時,或是某種統治階層口耳相傳的傳說中,從“因果律”的角度說,為了自身事實上的生存,未來的人類必須用一定的方法通知二十二世紀的人類開啟宇宙探索的方法。這個計劃的關鍵,便是通過引導庫伯進入黑洞奇點,向他的女兒傳遞反重力技術(此技術在【基地】宇宙的最後篇章中已經實現應用,而在哈裡·謝頓年輕的時候已經被發明)。

  今天我的我們,已經生活在艾薩克·阿西莫夫先生所預言那個世界的前期。他描繪的地球充滿了保守和絕望,也充滿了對太空族的敵視。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有研發出類似機·丹尼爾·奧利瓦那樣酷似人類的機器人,也沒有創造出內建了完全有利於人類的“機器人學三定理”。但是,不管是阿西莫夫對未來的這種史詩般憧憬,還是諾蘭對人類自我救贖、自我拯救的信心,他們,以及那麽多年來的若乾科幻作家,都為我們的想象和思考提供了他們的觀點和思想。

  也許科幻文學在今後也不會像詩歌和傳統嚴肅文學那樣登入大雅之堂,但相信科幻文學本身對未來、對讀者的啟迪,都不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